但双方都不服判决,所有的人都要求上诉。将近一年之后,1950年2月
8日,巴黎法院第11庭作出终审裁决。法院判定《法兰西文艺报》诽谤罪成
立,核准了5000法郎的罚金,但取消了损害赔偿,其理由裁决书解释如下:
&ldo;对于克拉维钦科先生,物质的损害是微不足道的。相反,由于各界对
诉讼的广泛报道使他的书的销售量激增。至于精神上的损害,法庭象征性地
判决1法郎的损害赔偿……&rdo;
【评析】
这件普通的诽谤案之所以轰动全球,是因为它触动了东西方不同意识形
态的神经,于是这个案子变成了一个政治案。对垒的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
让。法国、苏联、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大批社会名人和律师先后登场,使
法庭辩论充满激烈的气氛。被告方之所以败诉,除了对不同意识形态所持的
态度所造成的原因外,缺乏证据可说是被告方法庭失利的关键因素。克拉维
钦科出示了《我选择了自由》一书的俄文原稿,司法鉴定也表明了它的真实
性、有效性,而《法兰西文艺报》没有事实证据可推翻它。不过《法兰西文
艺报》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法庭上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实力。
-----------------------pa207-----------------------
精液贮存引来一起史无前例的官司
案情梗概
巴黎克里代伊民事法庭审理一桩法国司法史上空前的&ldo;奇案&rdo;:原告科
丽亚娜要求一家&ldo;精液银行&rdo;归还其丈夫生前留下的精液,使她能通过人工
授精的方法,实现她和丈夫&ldo;身后留子&rdo;的愿望。
此事要追溯列1981年底。马赛姑娘科丽亚娜结识了在警察局工作的阿
兰。两人一见钟情,热恋、新婚,如胶似漆。不幸,在一次体检中,身强力
壮的阿兰被查出身患睾丸癌,必须作切除手术,同时辅以化疗、放射疗法,
但这会使阿兰从此失去生育能力。阿兰身为独子,不愿从自己这一代中断&ldo;香
火&rdo;,便遵照医生建议,并征得妻子同意,来到巴黎的&ldo;精液研究和贮存中
心&rdo;,签下了一项精液贮存契约。1982牟6月,阿兰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后,
经过疗养,身体状况一度好转,甚至重返工作岗位,正当夫妇俩乐观地憧憬
着未来,渴望早日实现&ldo;生子&rdo;愿望的时候,阿兰的病情突然恶化,于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