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国历代名人选录 > 第22章 周显王姬扁(第1页)

第22章 周显王姬扁(第1页)

周显王姬扁:战国乱世中的东周君主

一、周显王姬扁的基本信息

1.个人概况

姬扁,又称周显王、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华夏族成员,是东周时期的君主。他身为周朝第三十五位君主,承载着延续周室的使命。其出生年月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他于公元前321年离世。在位的48年里,他见证了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尽管周王室已渐趋衰落,但他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成为这一特殊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

2.在位时间与继位背景

周显王姬扁于公元前369年即位,至公元前321年离世,在位长达48年。他的继位与周烈王的去世紧密相关。周烈王在位期间,周王室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诸侯纷争不断,周室权威摇摇欲坠。周烈王驾崩后,姬扁顺势登上了东周君主的宝座。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时代,周王室的地位愈发尴尬,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发动战争,周显王接手的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危机的局面。尽管他试图在乱世中维持周室的尊严和地位,但面对强大且野心勃勃的诸侯国,他所能施展的空间极为有限,只能在诸侯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二、周显王时期的政治局势

1.周王室的衰落

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周王室的衰落态势愈发明显,主要体现在领土和权威两方面。

领土方面,周王室的控制范围急剧缩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王室不断分封土地给诸侯,自身直接掌控的土地越来越少。到姬扁时期,王畿之地已所剩无几,难以支撑起一个大国的规模。周边诸侯还时常侵占周王室的土地,进一步压缩了其生存空间。这种领土的减少,使得周王室失去了经济和军事的基础,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扩张力量。

权威方面,周王室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诸侯们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纷纷无视周王室的命令和约束。在政治上,诸侯各自为政,自行制定政策和法律,不再向周王室汇报和请示。在军事上,诸侯之间频繁发动战争,争夺土地和人口,周王室却无力制止。例如,周显王派遣使者对齐威王说“你再不来奔丧,就斩了你”,结果齐威王出言不逊,这充分显示了周王室权威的丧失。

周王室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分封制使得诸侯势力逐渐壮大,而周王室自身的实力却不断削弱。同时,周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导致其无法有效地应对外部的挑战。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侯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对周王室的依赖也越来越小,这进一步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

2.诸侯国的崛起

在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多个诸侯国迅速崛起,其中齐国、魏国和秦国的表现尤为突出。

齐国在齐威王的统治下走向强盛。齐威王任用贤能之士邹忌、田忌等人进行改革。为广开言路,他下令臣民当面指出过错者赐上等奖,书面提建议者赐中等奖,背后议论过失也给予奖励。此令一出,数月间朝廷门庭若市,齐威王借此了解到诸多国政弊端与治理之法。在整顿吏治方面,他明察秋毫,严惩了欺下媚上的阿大夫及其受贿上司,嘉奖了正直不阿的即墨大夫。此外,齐威王重用贤才,使齐国风气大变,人人忠于职守,国家大治,成为当时的强国。

魏国在战国初期也是实力强劲的诸侯国。其在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尤其是魏武卒,战斗力极高。在政治上,魏国积极推行变法,李悝变法使魏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得到了优化,促进了国家的发展。魏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在战国初期频繁发动战争,扩张领土,成为当时的霸主之一。

秦国在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变法前,商鞅通过“徙木立信”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随后,他两次颁布新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重定尊卑爵次等级;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等。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百姓自给自足,社会安定,军队战斗力也大幅提升。秦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治格局的变化

从周显王即位到其去世的这48年间,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显王即位之初,周王室虽已衰落,但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各诸侯国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顾及周王室的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周王室的影响力逐渐消失殆尽。

在这一时期,战国七雄的格局逐渐形成。齐国在齐威王的治理下,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广开言路、整顿吏治、重用贤才等,国力迅速增强,成为东方强国。魏国在战国初期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李悝变法的成果,称霸中原,但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接连失利,实力受到重创,逐渐走向衰落。秦国在秦孝公和商鞅的推动下,进行了彻底的变法,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事力量大幅提升,成为西方的强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了齐、魏、秦三国,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一直是南方的大国。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力量得到极大增强,成为北方的强国。韩国和燕国虽然实力相对较弱,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战国七雄形成后,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多变。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各国之间频繁发动战争,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合纵连横的策略层出不穷。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战国时期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也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周显王的生平事迹

1.登基与封地

周烈王去世后,姬扁顺利登基,成为东周的君主,即周显王。彼时的周王室,早已失去了往昔的辉煌,在诸侯纷争的浪潮中风雨飘摇。

周显王在位期间,做出了一个对周王室影响深远的决定——将最后的王畿之地封给周国公子根,在巩地建立了东周国。这一举措看似是无奈之举,实则反映了周王室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局面以及周显王试图通过分封来维持周室统治的意图。

然而,这一封地行为带来的影响却是负面居多。从领土方面来看,王畿之地本就是周王室仅存的核心区域,分封出去后,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进一步减少,经济和军事基础更加薄弱。从政治层面而言,东周国的建立使得周王室内部出现了权力分割,周王仅余成周王宫,还需寄居于东周国,其权威和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此后,周王室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愈发边缘化,只能在诸侯的夹缝中艰难求存,难以再对诸侯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和影响,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进程。

2.天子威严的挑战

周显王在位时,天子威严遭受了严峻挑战,齐威王对周显王使者无礼便是典型例证。周烈王去世后,周显王派遣使者前往齐国,传达“你再不来奔丧,就斩了你”的旨意。然而,齐威王不仅未将此警告放在心上,反而出言不逊,对使者极为不敬。

这一事件充分显示出周显王天子威严的丧失。在传统的周礼体系中,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有义务听从天子的命令,对天子保持敬畏。但到了周显王时期,诸侯势力崛起,不再把周天子的权威当回事。齐威王的无礼行为,是对周王室权威的公然挑衅,反映出诸侯对周王室的轻视已达到了极点。

此事件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它加剧了周王室权威的衰落。其他诸侯看到齐威王的行为未受到惩罚,便纷纷效仿,更加无视周王室的命令和约束,周王室在诸侯中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这也标志着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传统的政治秩序被打破,诸侯之间的纷争更加激烈,为后来的兼并战争埋下了伏笔。周显王面对这种局面,却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王室的地位不断下滑。

3.对诸侯国的态度与举措

周显王身处周王室衰落、诸侯纷争的时代,对诸侯国的态度颇为复杂,既有无奈的容忍,也有重振周室的微弱尝试。

面对日益强大且骄横的诸侯国,周显王虽名义上是天子,但实际上无力对其进行有效约束。齐威王对周显王使者无礼,周显王也只能默默忍受,无法采取实质性的惩罚措施,这体现出他在诸侯面前的无奈与软弱。

不过,周显王并非完全坐以待毙,他也有重振周室的想法。他将最后的王畿之地封给公子根建立东周国,或许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重新整合周室的力量,在诸侯的夹缝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然而,这一举措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周王室的领土和权威进一步受损。总体而言,周显王在面对诸侯国时,由于实力悬殊,其重振周室的举措收效甚微,难以改变周王室衰落的命运。

四、诸侯国的变法与发展

1.齐国的变法与强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