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倒是&lso;豆腐汤&rso;!有他在江苏,什么事都不能办。而且还得防其他省分学他的样!&rdo;
这句话把明珠说动心了,光是汤斌不肯送红包,还不要紧;大家都学他的样,不卖京里的帐,那是件令人无法容忍的事。
但是,&ldo;他圣眷正隆,动他不了,又如之奈何?&rdo;明珠又说,&ldo;我找徐健庵来商量商量看,也许他有妙计,亦未可知。&rdo;、
就这当儿,一肚子坏主意的余国柱,想到了&ldo;绝妙&rdo;的一着棋,兴奋得失去常度,乱摇着手,急促地说:&ldo;慢来,慢来,还不到用得着徐健庵的时候。&rdo;
&ldo;怎么?&rdo;明珠一看他这神态,便猜到他心里,&ldo;你定有奇计?&rdo;
&ldo;虽非奇计,至少也是上策。我看不如‐‐。&rdo;
他低低地与明珠耳语了一番,才说得两句,就听明珠抚掌称善:&ldo;吾知之矣,吾知之矣!妙!妙!&rdo;
于是两个人促膝密谈,直到算无遗策,方始罢手。第二天上朝,等皇帝御门听政已毕,单独召见明珠,面议最机密的国政时,他找个空隙说道:&ldo;皇太子今年十三岁,以前朝的成例,应出阁讲学,伏乞皇上将简高才硕德的醇儒,以为辅导,天下幸甚。&rdo;
皇太子名叫允礻乃,生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是仁孝皇后所出;生下允礻乃几个时辰,因难产而崩。皇帝伉俪情深,所以不久就将这嫡出的皇二子立为东宫,皇太子生得相貌英武,颖悟非凡,深得皇帝钟爱;此时听得明珠的陈奏,觉得确是宗社大计,不可轻忽,便连连点头,表示嘉许。
&ldo;论学问,徐乾学自是好的,但品德不甚好,你觉得他怎么样?&rdo;
徐乾学曾教过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的书,明珠当然不能说他不好,但亦绝不能说他好,否则所谋就不成功,因而不置可否,直接拿另一个人来比较。
&ldo;若论学问优良,品德醇美,徐乾学自然不及汤斌。&rdo;
&ldo;你这是公论。&rdo;皇帝坠入明珠的谷中而不自知,&ldo;正跟我的意思一样。&rdo;
&ldo;奴才忝窃相位,荐贤有职。皇上如以为汤斌可以,何不内召大用?&rdo;
&ldo;嗯。&rdo;皇帝答道,&ldo;我想用他为礼部尚书,管理詹事府。你拟一道旨意来看。&rdo;
&ldo;是!&rdo;
&ldo;还有于成龙。&rdo;皇帝又说:&ldo;海口暂时停开,等看今年的水势再说。于成龙在安徽的政绩很不坏,我想升做直隶巡抚。&rdo;
这一下,下河的治理,完全可以听信靳辅的主张,在明珠当然求之不得,便恭恭敬敬地答了句:&ldo;皇上圣明。&rdo;
于是先后发布了两道上谕,擢升于成龙为直隶巡抚,另外一道关于汤斌的是这么说:
谕吏部:江苏巡抚汤斌,在讲筵时,素行勤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以来,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大用,风示有位。特授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这道上谕一发,徐乾学首先就觉得诧异,同时也觉得很不安。高士奇肚子里的货色,他不怕;看见李光地,已视为劲敌;于今再来一个汤斌,真正招架不住,相形见细了。
因此,他去谒见明珠。恰好又有余国柱在座,三个人谈起这件事,明珠都推在皇帝身上,说是他自己挑中的,并没有什么人保荐。
徐乾学也是有名的老奸巨猾,听明珠的口风,知道其中必有文章,汤斌能够调离江苏,他家子弟在昆山又可以遇事出头,恢复以前的势力,这自是一件好事;但调到京里来,于己大为不利,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教他失去圣眷;今后不妨从这上面着手,想他一条借刀杀人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