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狙击英雄4怎么加血 > 第四百一十六章(第2页)

第四百一十六章(第2页)

听到克拉克的这个军事计划,说实话艾森豪威尔总统还是相当的心动的,大年过后他正式就职时发表“国情咨文”,宣称:“自由世界不能无限期地处于瘫痪的紧张状态中……我现在下令第7舰队不能再用于保卫共产党中国了”。

不愧是玩政治的,他连台湾这张牌也打出出来了,这就是“放蒋出笼”,采取釜底抽薪之计来威胁中国,就是希望借此迫志愿军停战,让中共产生心理顾忌。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毛泽东是个湖南人,最不怕的就是辣,你礼让三分志愿军可能还会给你一点微笑,可是如果艾森豪威尔总统试图用恐吓和威胁迫使新中国就范,那他显然打错算盘了。

1952年年底的新中国领袖毛泽东心情少有地欣慰,战场捷报频传,国内土匪基本剿光,国内形势空前稳定,朝鲜战争虽然仍使军费居高不下,但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国家开支已经超过军费了。这可是鸦片战争爆发以来100多年间中国第一次出现的事!

整个朝鲜战场就是个大军校,毛泽东已经提出要让所有陆军都去学一遍,他甚至认为这比办军校还好。他告诉志愿军争取和,不怕拖,让板门店的李克农不要心急:

“我们有了准备,敌人就不敢来,即使来了,我们也不怕。艾森豪威尔现在是骑虎难下,欲打力不从心,欲和心有不甘。所以我们现在是一动不如一静。让现状拖下去,拖到美国愿意妥协并由他采取行动为止。”

针对艾森豪威尔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反唇相讥,他告诉政协委员们:“由于美帝国主义坚持扣留中朝战俘,破坏停战谈判,并且妄图扩大朝鲜战争,所以,抗美援朝的斗争必须加强。”

“我们是要和平的。”毛泽东看着全神贯注的委员们:“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军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

毛泽东又以他惯有的非凡气概说了下面几句话:“那么好罢,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当然,理智而清醒的毛泽东并不认为只凭几句口号就能吓倒艾森豪威尔,他又告诫志愿军众将:“朝鲜战局,由于停战谈判已告停顿,而美军在朝鲜的损失还没有达到它非罢手不可的程度,估计今后一定时期内(假定为一年),会趋于激烈化。艾森豪威尔正为其上台后的朝鲜军事行动作准备,我们要有随时打大仗的准备,只有将敌人打痛了打怕了,一切才能真正的谈下去。”

不用说,毛泽东主席可算是看清楚美国人的真实嘴脸了,这个国家的传统就是欺软怕硬,你把他打老实了,这小子才会听话。

因此,在这个时候为了防止敌人的后方空降和海上登陆,志愿军做了大量的迎战工作,先立于不怕之地,然后再图向敌发动凌厉反击,这种当时志司的一贯方针,从第五次反击战第二阶段战役失败后,志愿军已经认识到要打赢美国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开实扎扎实实和老美玩起了阵地战,没想美军反而在志愿军铜墙铁壁的防御面前反而更没脾气了。

志愿军空军则准备了14个师500架飞机准备投入作战,连刚刚初具规模的海军也调了一个鱼雷艇大队到鸭绿江口停泊,一批志愿军海军人员还入朝参加了布设水雷行动。这样,志愿军的陆海空三军先后都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

从1952年末到1953年春,180万中朝联军连同朝鲜的广大百姓日夜施工,到1953年4月底,北朝鲜除背对志愿军的鸭绿江一线外,从正面战线一直延伸到东西海岸,都形成了一个以坑道、地道和钢筋水泥工事为骨干的弧形防御体系,成为一条纵深20至30公里、总长竟达1,100公里的钢铁防线。

中朝军队在美军可能登陆的东西海岸设置了纵深10公里的两道防御带,此外还有堑壕、交通壕3,100余公里和不计其数的火力点和掩体。此外,志愿军还储备了够全军吃8个半月的2。5亿斤粮食和12。38万吨弹药。

面对如此强大的防御体系,美国人没敢妄动半步,在朝鲜战争中出足了丑的中央情报局这次终于给出了较准的情报:

“目前在北朝鲜的部队,大约有19个志愿军和5个北朝鲜军团。其中大约有30万人部署在可能发生登陆作战的海岸地区,可立即投入海岸地区的作战……一旦‘联合国军’按计划在朝鲜发动进攻,志愿军将展开最大限度的地面防御,来抗拒‘联合国军’的进攻并实施坚决的反击。”

连制订登陆战的克拉克也彻底泄了气,他认识到贸然进攻的可怕后果:“志愿军沿海滩的防御体系和前线的防御体系一样,纵深的距离很长,并且它的效力大部分依靠地下设施。但是,除地下工事外,还有一道道的明壕从滩头向后分布,因此,任何从海上攻击的部队,一旦他们在岸上获得立足点,即被迫去攻击一道又一道的战壕。雷区到处都是。大部分稻田地区被水淹没,使它们变成战车的大陷阱,使我们的装备在泥淖中寸步难行。”

中朝军队强大的威慑终于迫使美国人放弃了扩大战争的梦想。但一仗不打也说不过去,艾森豪威尔终于冒了一次险。

1953年1月25日,大批美国国会议员和高级将领、新闻记者来到“丁字山”(芝山洞南侧高地)观看克拉克的空、坦、炮、步协同作战试验。17万发炮弹和22万磅炸弹射向小小的丁字山。炮火过后,1个营的美军步兵向山上扑去,山上唯一的守备部队、志愿军23军201团一个排用手榴弹轻松击退了美军的进攻,仅以11人伤亡代价歼敌150人。唯恐上甘岭血战再现,美国军队赶紧收手,雷声大、雨点小的“斯麦克”行动又以惨败收场!这场小规模的战斗遭到了观战的大批国会议员的臭骂,他们愤怒地谴责克拉克用美国人的生命做角斗士表演,美国军队自己也承认:“总的来说,‘斯麦克行动’是一场惨败。”

美国人在朝鲜战场的最后一次攻势行动,就这样灰溜溜地结束了。

相反的是,在作反登陆准备的同时,志愿军已经开始有余地也有能力对沿线的敌人展开大规模的反击作战,从上甘岭战役之后,志愿军以营连排据点为目标对美军连续发起47次进攻战斗,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胜利的天平已彻底倾向了中朝方。

眼见形势越来越糟,艾森豪威尔终于停止了打摆子,他现在是一心求和了,毛泽东终于治好了他忽冷忽热的疟疾。

1953年新年还未过,在美国人提出无限期休会之后4个月零2个星期,和他的前任一样,克拉克厚着脸皮主动致函朝中方面,建议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伤病战俘。美国人又要谈判了。

然而这个时候,一个大事情又发生了。

就在中、朝、苏紧张磋商对策时,噩耗传来……斯大林突然去世了!他没有死在防备了一生的刺客和政敌们手上,却死于头颅内一根小小的破裂的血管。

听到这个消息,毛泽东流下了感情复杂的眼泪……无论如何,斯大林死在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候。他在这时确实给了中国许多真心的帮助,善良的中国人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点的,正如不会忘记他在中国身上攫取的利益一样。

3月28日,在斯大林逝世25天后,金日成、彭德怀发出了致克拉克的复信,同意交换伤病战俘,并认为应将交换伤病战俘问题引导到全部战俘问题的合理解决,使朝鲜停战早日实现,因此建议立即恢复在板门店的谈判。这样,朝中方面主动给尴尬的美国人一个台阶下。

2天后,周恩来发表声明,主张朝中军队停战谈判代表应立即与“联合国军”停战谈判代表开始关于在战争期间交换病伤战俘问题的谈判,并进而谋取战俘问题的通盘解决。

堪称谈判大师的周恩来在声明中巧妙地提出了一个新建议:

“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的战俘转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的遣返问题的通盘解决。”

这个建议是一个互相让步的方案,朝中的让步是不再坚持要求遣返全部志愿军战俘和家居南朝鲜的人民军战俘,但是坚持要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交给中立国,并派人去解释。

美方的让步是,不坚持经由进行单方面的“甄别”以决定遣返数量,同意将“不愿遣返”的战俘交给中立国,并由朝中方面派人去动员遣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