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师,再往上便不能坐车了。”一名护卫提醒。
腾空示意下车。
她一向是自己下车的,从不要人伺候。不过央妪和于嬷还是谨慎地驶了三辆双马马车,还多带上了马匹、吃食、水囊、小炉和褥垫火把之类,完全一副准备山间过夜的架势。
这里还真是个合适的地方……腾空目测着面积广大的山腰开阔地。
这座主山头不高,以她的体力爬到山顶也不会多累,清澈的山泉水沿着枝丫掩映的石缝不急不缓地冲刷而下,在一处凹处形成一汪水潭,汇聚了另一条涓细泉水后,顺了碎石遍布的溪径,蜿蜒流到山下。周围绿翠连绵的小山更加低矮,间杂了一些明显是有人照料的竹林茶树和少许果树。站在水潭旁的古旧草亭上远眺,银亮的山涧忽宽忽窄,从山脚延伸至远处的村庄。
“去县衙查一下,此处的山地是否有主。若无主,我想建一处清修道观……受田仅坡地。”加上最后一条,御史们就不会多说什么。
“那……是以真师之名?还是——”
“先以我的名义问问,师傅尚未看过呢。”
“是!”中年护卫立刻明白了:这是为长公主选清修之地呢!相信,即使借当地衙府十个胆子,他们也不会在她考虑的期间把这块山地登到旁人名下吧!
第45章归路
第四十五章归路
天子封禅成功的消息传来时,腾空正在收拾最后一批土产,准备回京。没有喜悦,也无波澜——这本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成功也必须成功!
最后那一车东西,她几乎没花费,只是用不少方子、试验和京中贵妇们易的物跟韦子淇交换,因此韦家和她也无大额金钱往来——即使名气不小,京中和各地关于腾空的坏话、不利的谣言却是极少的,而为了维持这个好名声,腾空如朝官一般谨慎。
只可惜这次身边带的金钱太少,要不然顺道去下庐山?也罢,出家之后,她别的都少,就是多得是时间!也不过是多看千里风景……
回京的三千余里路程,似乎很快。
去泰山送药茶的护卫们回来后,就这样,人少车多、用度宽裕地悠然走着,没有万里西域的那种草莽荒凉,也不必担心贼匪之类,且几乎每一两日就有座不小的城镇可以歇息、洗浴、补给,顶多防着小偷小摸。
只是再好的马车也仍然颠簸。看着仆从们隐忍的态度,腾空原本想回京后立刻再出行的念头彻底打消。
“回去也正好避开最冷的时候,那干脆直接在别院住到秋天,好好吃喝,把这一路瘦下来的肉再补回去。”腾空算计着时间,如此建议。果然,大家都很高兴。
“真师,我家有个亲戚,在庐山脚下做过十几年脚店生意。”主马车的车夫突然插嘴。“他说,山间有个不小的镇集、还有两个小湖泊,面水背山,因此不少贵人都在那一带建有别院。”
“若非金钱不够,我这回就去看看了。”腾空一点不介意让仆人护卫们知道这一尴尬的情况。“明年去看看吧。”
仆从们在主人离开后小声议论着,有热切盼望的,有淡然以对的,但没有一个反对。无他,老是在一个地方窝着,或者总在赶路,两者都不愉快。偶然游山玩水、跑点轻松惬意的地方,没规没矩、好吃好喝,赏钱和好处又非常丰厚,这样的日子才好过呢!
回程,全部是马车跑官道,没有走路、不多游玩,主人也能睡在马车上、而非一定要住好的旅店,自然就走得快了。
还省钱。
“真师,这次比去安西可舒服多了。特别那一回的急行军,日行三百里!”央妪对一个月就跑回京的速度还是挺满意的——可要是韦子淇或京中任何一位贵女、贵妇、公子哥儿听到,必定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