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在车上,应小澄每看见一个村就要问是不是这儿。但柏浔说不是,车子也继续向前开。
&esp;&esp;开了很远很远,应小澄都惊讶了出生地竟然是这样偏远的地方,也终于听到司机说:水阳村,水阳村到了,拿好行李下车。
&esp;&esp;应小澄跟着柏浔下车,两个人和行李站在公路边,眼前是一片村庄,能看到有些年头已经无人居住的土坯房,也能看到明显是翻新过房子。村里的道路干净平整,夏荣的季节,村里的树木长得翠绿。
&esp;&esp;和你小时候住在这时一样吗?应小澄问。
&esp;&esp;不一样。柏浔看着眼前变化极大的村子,心里多少生出一点很复杂的情绪。率先拉起行李箱往村子里走,另一只箱子则由应小澄拉。
&esp;&esp;走进村口,应小澄
&esp;&esp;柏浔小时候问过差不多的问题,那是他对应小澄说的第一句话。不过现在的应小澄已经不记得了。
&esp;&esp;祁连山。
&esp;&esp;应小澄恍然大悟地点头。
&esp;&esp;他们突然站住不动,黄狗也没跑回来,而是跑进院子。不一会儿,翻新过的土坯房门里走出一个妇女,一米六多些,小脸蛋,黑眼睛,腰上系着一条深蓝围裙。及腰黑发编成长长的麻花辫,有少量白发丝。
&esp;&esp;杨娟就这样站在家门口,微微眯起眼看,说话声音娇而不弱,澄呐?
&esp;&esp;应小澄下意识回头,明明很陌生,却又说不出哪里特别熟悉的妇女已经朝他们走过来了,那只给他们带路的黄狗紧紧跟在她脚边。
&esp;&esp;杨娟一边快步走一边说:怎么回来了不提前说一声?你爸上县城给你快递东西去了。
&esp;&esp;她裸眼视力50以上,还没走近就认出跟儿子站一块的是路心。那孩子模样已经和小时候不太一样了,但还是能看出来小路心的影子。
&esp;&esp;应小澄满心以为她会给自己一个拥抱,因为她看上去那么开心,可杨娟把他略了。不像城里女人细腻滑嫩的皮肤,是常常劳作的人特有的粗糙。她的眼睛很亮,温和有神地看着柏浔,轻声问:你还记得我不?
&esp;&esp;柏浔也在看她,微微低头跟她对视,记得。
&esp;&esp;哎呀这孩子,真好,长这么大了,一表人才。杨娟亲近又喜欢地拍拍柏浔手臂,再回身不轻不重地掐了一下两年多不见的儿子,小声数落他不跟自己打招呼,你不认识妈妈了?
&esp;&esp;应小澄胳膊被拧疼了才反应过来,连忙叫人,妈,妈。
&esp;&esp;杨娟取下他的双肩包背在肩上,带两人回家,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要去法国待几天吗?
&esp;&esp;原来她知道应小澄忙什么去了。
&esp;&esp;就是刚从那儿回来的。应小澄一直看着杨娟的背影。
&esp;&esp;不用回西山训练?
&esp;&esp;我还有假期。
&esp;&esp;杨娟已经走进小院,里面收拾得很干净,地面铺了水泥。两个大小伙子走进来,原本就不大的房子显得更加拥挤。
&esp;&esp;屋子里的陈设和以前大差不差,土炕,木头桌子,通了电后用不上的老式煤油灯还放在角落里。这个家最值钱的东西应该就是电视机了,收在有土炕的房间。可以想象到天冷外面下雪,一家人窝在土炕上看电视该有多安逸。
&esp;&esp;杨娟搬出小板凳给他们坐,家里不常来客也没什么好拿出来招待人的,只能找出一袋红枣干和一袋葡萄干。
&esp;&esp;应小澄坐在小板凳上,小口抿着解渴的温水,眼睛悄悄打量环境,满眼都是好奇。
&esp;&esp;原来他的家是这样的,应小澄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是个穷苦的山里孩子。
&esp;&esp;进屋后,杨娟的视线一直落在应小澄脸上,她什么也没有说。但柏浔感觉她已经看出来了。
&esp;&esp;应小澄喝够水放下碗,好奇地问杨娟,妈,爸去县城给我快递什么东西了?
&esp;&esp;一些土特产,牛肉干、黑枸杞、奶片这些,送给你们教练的。杨娟笑着说:你忘了?就是你打来钱让我们看着买。
&esp;&esp;应小澄微怔,哪里记得还有这回事,点头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