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rdo;
见白芷一直不说话,张良无奈的叹了口气,道:&ldo;我为人淡漠,但我并不傻,我知道也相信师妹不是那种人。&rdo;
实话说,白芷一直以为在张良心中自己的形象并不怎么好,毕竟两人虽是合作关系,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互怼上,倒是没想到自己的谎话会被拆穿。
果然是千古谋圣吗……既看穿了自己的伪装,又看到了自己答应的原因……
白芷有些尴尬,却无从辩解,只好向前走到张良的前方,背对着他,故作大方的边走边摆手笑道:&ldo;原来我在师兄的内心是这么良好的形象啊,可是我已经决定了,师兄不必再劝了师妹还有事,先行一步了!&rdo;
张良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微微有些情绪,似乎是可怜,有似乎是……心疼,他轻轻的道:&ldo;师妹,不要嫁。&rdo;
白芷的脚步一顿,瞬间浑身僵硬,之后那人的声音接着传来,&ldo;咸阳有关春申君的传闻盛行起来,即使他已死,始皇帝对其人的忌惮依旧不改,而听闻扶苏……正是与春申君有莫大的关系之人。&rdo;
白芷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心底里却生出点点失望,&ldo;所以呢&rdo;
&ldo;所以,扶苏现在自身难保,而跟着他的你……亦会非常危险。&rdo;
白芷皱眉,扶苏惹怒秦始皇而遭受流放……不是因为不满秦始皇的一系列政策吗,与这春申君还有一层关系
白芷想不通这其中的缘由,也不知如何回应张良,只好默不作声的快步离去。
==
几日后
&ldo;&lso;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rso;&rdo;
子婴有些许疑问,&ldo;这不是出自道家的《道德经》吗&rdo;
白芷点头,&ldo;没错,我可从没说过我只讲有关儒家的知识。&rdo;
&ldo;可这似乎,与儒家所讲的&lso;仁&rso;有莫大的差别。&rdo;
&ldo;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do;
子婴沉吟,谨慎得道:&ldo;天地与圣人是不懂仁爱的,它对待天地万物都如同对待刍狗一般。天地之间,岂不是像一个风箱吗他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越大,获得知识越多,反而会困穷,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rdo;
白芷敲了敲他的额头,笑道:&ldo;你倒是狡猾,我叫你说说理解,没有叫你逐字翻译啊。&rdo;
子婴也不躲,任白芷敲完收回手,这才笑嘻嘻的道:&ldo;子婴这不是为了给姐姐提供展示的机会嘛!&rdo;
白芷笑瞪他一眼,&ldo;就你嘴甜。&rdo;之后便正经解释道:&ldo;所谓刍狗,是指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用时是很珍视的,但用过便随手丢弃。&rdo;
子婴皱眉,&ldo;用过便丢弃,岂不是太冷酷了些,莫非姐姐认为这是对的&rdo;
白芷摇摇头,&ldo;对也不对。&rdo;她的手放在简牍上的&ldo;不仁&rdo;二字,轻敲了敲,示意他看过来,解释道&ldo;与其说天地不懂仁爱,不若说是无偏,即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因此,在我看来,前几句的隐意是:天地是无偏的,它任你生,任你灭,不施以援手亦不加以阻拦。&rdo;
子婴眼神一亮,&ldo;如此来说,这句话是要世人遵循自然规律&rdo;
白芷赞许一笑,&ldo;确实如此。而最后一句话中的&lso;闻&rso;,于你来说,也可代表政令。有时,国家祥和稳定,政令繁多,不一定对治国有意,不如宽和一些,顺其自然。&rdo;
子婴沉默半晌,猛的拿起笔低头细细记了下来,白芷看着他浅笑,没有出声打扰他。
本以为这段安静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却没想到子婴写到一处,突然停了下来,轻声问道:&ldo;那么现在的姐姐……也是顺其自然吗&rdo;
白芷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一时不知作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