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忠向来言无不尽,立刻回答道:“微臣方才听闻他称自己为孔缙!”
“孔缙啊,朕记住了!”
朱棣缓缓吸了口气,先点了点头,随后又停顿片刻,说道,“哦,朕想起来了,孔缙,第五十……嗯,五十九代衍圣公吧?不好好待在应天府祭拜孔圣人,怎么跑到大同来了,倒是挺有意思的。”
朱棣接连说了两次“有意思”,随后挥了挥手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发现还有不少人呆立原地,于是回头笑道:
“你们还在等什么?快升帐,请他进来啊,他不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求见吗?朕总该听听他说些什么吧?”
“遵命!”
听到朱棣发话,众人如梦初醒,急忙跟了上去。
至于孔缙那边自然会有专人去迎接。
而督粮官此时听闻孔缙之言,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从怀中摸索,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樊忠,说道:
“陛下,这是臣临行前太孙殿下托我带给您的家书!”
“家书?”
朱棣正往前走,骤然听到此言,脚步微微一顿,仿佛第一次听说“家书”
这个词。
这时樊忠也检查过信件无误后,递给了朱棣。
朱棣看着手中与寻常家信无异的信件,觉得有些好笑。
说起来,这可能是他生平第一次收到家书。
别人呈上的都是账本或是密奏、密函,唯有这个大孙子与众不同,搞了个新花样!
给皇帝寄家书?
这简直是前所未闻的事!
想到这里,朱棣心中升起几分好奇,很想看看这个大孙子到底给自己写了些什么。
不管旁人的反应如何,他径自拆开了信封,拿起信纸晃了晃,笑着说:“朕倒要瞧瞧这小子写了什么!”
话音未落,信纸已然展开,第一句话映入眼帘,朱棣毫不在意,直接读了出来:
“孙儿朱瞻基恭祝皇爷爷万寿安康:
自从十一月初二于应天辞别爷爷,至今已有半月之余。”
孙氏一家安然无恙,父母大人身体安康,家中上下皆平安,诸弟勤勉攻读。
孙氏之得不足喜,失亦不足忧,唯需自强不息。
……
“嗯,很好,得不足喜,失不足忧,唯需自强不息!”
朱棣边走边念,遇到满意的句子便忍不住出声赞叹。
周围的几位侯爷伯爷见状也跟着微笑,即便不知为何而笑,但笑总是没错的。
一番称赞后,朱棣继续朗声念道:“本年纪纲身故,**已除,所得颇丰,户部夏原吉欣喜不已,众人皆称羡,实乃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