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开局签到银行 > 形意拳由武入道(第1页)

形意拳由武入道(第1页)

武艺是在人的习惯上加强,道艺更改人的习惯。

九要,来自于形意拳,第一要点,是脊背相弓。

脊椎是一张大弓,发力奥妙尽在其中。脊背相弓,是击人的妙法,也是修道的秘诀。

脊背形成拉弓射箭之势,便可打通督脉,让“动物”由尾椎上升入脑,完成练精化气。

道家的静坐,有时要激烈调动脊背,也是为了动物上升。练拳初始,便含着道功。

骨梢:齿为骨梢,有用在骨,切齿则发,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胆悚;

九要四梢繁琐,很难周全做到,练形意拳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九要里下功夫。

学拳后再慢慢体会九要,先说初学的规矩:

练拳术,应循规蹈矩,不可固持己见,致有偏枯之弊。

若专从力之方面发展,则为力所拘;

专从气之方面发展,则为气所蔽;

专求沉重,则为沉重所捆,专求轻浮,则为轻浮所散。

总之气血并重,性命双修,循序渐进,自强不息,久之则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其身体自然能轻、能重。

轻则身轻体健,行走如飞:重则屹立如山,确乎不拔。

盖练神还虚则身轻如羽,气贯涌源则重如泰山也。

从初学规矩,可看出拳理。世人练拳多是执着一项,或是求重,打沙袋、负重力,或是求轻,故弄玄虚。

薛颠则说求什么便被什么局限,拳术是无所求的。

轻与重都不是拳术,拳术是能轻则轻、能重则重的东西。以轻练轻、以重练重,就离题万里了。

有一个打了十年沙袋的朋友,感慨成了沙袋的奴隶。十年都在跟沙袋较劲,养成了恶习,与人交手,交手即败。

一个不打沙袋的朋友考他,两人在家里,说好把桌子抬到墙边,桌子一靠墙落地,两人就撒手比武。

他搬了三次,三次挨打。

他出拳很快,但放下桌子的动作不快。

打拳时的速度,不能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只有端上架势,才有速度。

练拳容易执着,练出了力度,得意于力度,会产生很多错觉,功夫不易上身了。

同样,练拳有了轻灵感,得意于轻灵,就肤浅了。

处处得意,永无进步。

练拳如参禅,对一切现象不管不顾。此时人就分了高下,有人是天生的贵族,有人是天生的市侩。

人的气量决定了人的最终所得。练拳人要高傲点。

如何得到这个能轻能重的东西?

薛颠说只要按照全书的诸项要求,循序渐进做去,当功夫做到“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时,便能轻能重了。

神归丹田、气贯脑海,是道家“大周天”功法的效果,大周天是为了练精化气。

达到化气的道功,才能获得轻重自如的拳劲——练武与修道是同步的。

武术的真实面目:功高自返朴,一招定乾坤

过去一百年,日本的空手道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

最近十几年,韩国的跆拳道馆在中国已遍地开花;

现在,在中国的印度瑜伽馆也会越来越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