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风还想装蒜,哆哆嗦嗦地说着:“您想听什么?”
燕王瞥了他一眼,冷笑道:“就从,你是如何从连云山的匪寨里逃出来说起吧。”
柳风的脸顿时惨白一片,跌坐在地。
看来燕王早就知道了。
原来,柳风就是在连云山的匪寨里逃出来的妙手生,当初,赵凛和秦信带兵去连云山剿匪,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们的二当家。
陆鹰不死心,押着大当家,从他嘴里撬出了妙手生的下落。
妙手生是太子安插在匪寨里的眼线,在太子的帮助下,坐上了匪寨二当家的位置,谢崇的粮草也是他怂恿大当家带人去劫的。
最后还嫁祸给漕帮,太子就有了理由,让奸臣污蔑谢崇勾结匪患,运粮不力,被迫和林娘子双双惨死在天牢里。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太子等人借着谢崇是燕王的部下,一连串查抄到燕王府,彻底成为了燕王起兵反叛的导火索。
陆鹰作为林娘子的部下,对匪帮痛恨不已,势不放过每一个匪帮的人,跟着追到了虞州,也就是太子的心腹之地。
最后,兜兜转转,才查到,那个妙手生易容成了柳风,化作谋士,进了燕王帐下。
等到燕王大军攻入虞州之后,陆鹰就急急送了密信给赵凛,让他一定要小心奸细。
当时,赵凛被人造谣说他行事作风激进,恐有功高震主之嫌,燕王一路北进,收了多少部州,才攻进虞州,勉强打得一个和太子等人势均力敌的局面,确实得来不易。
这股风言风语,由不得不让燕王心中生疑。
若不是钟震、韩骁等人的一力担保,恐怕真的就会因此而弃用赵凛。
偏偏那时从虞州城里,传来一股谣言,一直传到燕王帐下,说世子和赵凛关系暧昧,赵凛得名不实,确实动摇了军心。
若非陆鹰当时一封密信,这股谣言确实就会置赵凛于死地。
其用心之深,归根结底就是冲着赵凛和世子来的,因为赵凛曾经是刘琮的部下,深知虞州城的弱点,只有靠这股谣言离间,才能让赵凛不被重用,解除最大的危机。
同时,还可以让刘琮父子一报跟赵凛的仇怨。
只可惜,他们的算盘还是打漏了一环。
柳风的密信送到刘琮营中之后,刘琮得知赵凛被分到龙谷坡练兵,还和燕王的亲侄子打了一架,看样子确实不受重用了,而且燕王军中因此也产生了不小的骚动。
这才让刘琮充分相信,燕王等人是准备全力攻打虞州薄弱的西侧地带,他原本还想着,在西侧地带埋伏重兵,将钟震一举拿下。
没想到,钟震的“钟老虎”之名,确实不虚,竟然能跟他们的主力军在西侧山谷面,拉扯如此之久,竟不知到底是谁在耗谁的兵力。
偏偏他忘了,龙谷坡的水路暗河,直通虞州城腹地,有漕帮陆鹰的水路帮助,还有燕王和韩骁等人的配合演戏,迷惑了刘琮父子,才让赵凛有机会带着一支精锐,从背后直驱而入,一举夺下了虞州刺史的府邸。
虞州城的百姓早就对刘琮父子苦不堪言,陆鹰的漕帮弟兄们,在赵凛的安排下,和虞州城的百姓,打成了一片。刘琮不知道的是,虞州城内的百姓和他们早就离心离德。
纵然虞州城地广物丰,足以熬死燕王大军,也耐不住他们的内外夹攻。
外有钟震大军的围攻,内有城内百姓的支持,还有被赵凛等人挟持的刘琮父子,没骨气地投降了,虞州城想不破都难。
在那之后,燕王帐下有人说,军中有奸细,怀疑到他头上来了。
柳风心里一抖,还以为此次必死无疑,没想到赵凛和世子竟然替他说话,连燕王都表示,自己从未怀疑过他,依然以高规格礼遇他。
作为燕王帐下第一谋士,柳风自诩聪明绝顶,没想到竟然也败在了吹捧的虚幻里,自以为还被燕王器重,哪知道早就被暗中盯上了。
喜欢命劫为聘江山为囚请大家收藏:()命劫为聘江山为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