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过后,衡巧原本想劝陆宇回去学校,但芭蕉村最近流行感冒,年迈体衰的老郎中根本顾不上那么多感冒患者,村民只能去镇上看病,吃药打针。
条件好点的病人有家属护送,坐车去镇上,留守老人和孩子就比较困难了,不少人都在家里熬着,想忍一忍,熬过去。
陆宇和衡巧暂时没有行医资格,两人还是只能从药膳和艾灸推拿想办法。
陆宇放弃返校,每天陪同衡巧去困难一些的村民家中义诊,免费艾灸,推拿,送一些煲汤的调理药材。行动能力好些的村民,衡巧教会他们怎么熬粥,熬汤,行动能力不太好的,她和陆宇索性在家里做好,用保温桶装了,送过去让一些老人小孩服用。
坚持了一个星期,几户症状比较严重的老人和小孩都开始好转,症状轻一些的已经能出来走动,上衡巧的店铺来吃粥,吃包子馒头,现在她增加了一个瘦肉粉面,大家还可以来吃粉,吃面条。
前段时间天气太冷,早餐店也冷清了一段时间,随着气温复苏,早餐店的生意逐渐恢复正常。
刘玉梅比较喜欢这实在的生意,每天能到手进账,早点店生意好起来,她的精气神也跟着好起来了。衡巧看她干得开心,帮她又培养了两名员工后,把早点店的财政大权完全交给了刘玉梅。
养鸡场的投入她都在贷款里面支出,不再和刘玉梅的进账混在一起。
天气回暖,新种的牧草长势喜人,陆宇陪着衡巧割完牧草,和她一起坐在山头的岩石上,眺望整个芭蕉村。
陆宇手机铃声响了,他看一眼,是父亲的来电。
“喂,爸,什么事?”
“小宇,规划已经出来了,咱们这座桥方圆五百多米都在拆迁范围之内,大概过了年就开始动工了。”
“那咱们家不都得被拆了?”
“是,你和巧妹商量一下,早餐铺是不是转移地方。”
“行,她这边新房子都已经建好了,可以转移过来了。”
陆宇挂了电话,和衡巧四目相对。
“哈哈,你好,拆二代。”衡巧和他打趣。
“我还有点不适应呢,土生土长的地方,不知道我们这一片的村民安顿在哪一块。”
衡巧沉思,新建的房子似乎没有在拆迁范围内,她还挺高兴的,和刘玉梅一手打造起来的房子,还没住进去就要拆,多少有点不爽。
“安顿在对面周家村的可能性比较大,周家村地势平坦,比较合适建成统一的楼盘。”
“这一片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陆宇凝神思索,“你虽然没来过这里,但你肯定去过很多村落,三十年后的村落还是什么样子呢?”
衡巧去过最发达的村庄,人家的农业全都是人工智能化的,她和陆宇描述,听得陆宇十分神往,恨不得跟她一起穿到那个时空去看看。
“我好想跨越三十年去看看!”
“我也想回去呀,可惜回不去。”
衡巧想起亲人,满眼惆怅了,陆宇搂着她的肩膀,轻轻拍了拍。
她手机收到短信,拿起来一看,高兴得一跃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