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抗美援朝 第一战役 > 第522章(第2页)

第522章(第2页)

那边叛变过来的人最不可靠‐‐‐他既然能叛变共产党,那也一定

能叛变国民党。这样一些人,只可利用而不可重用。

所以中共叛徒很少有人能长期在蒋先生帐下混上安稳饭吃。

包括张国焘这样的&ldo;大人物&rdo;。

被强迫送到台湾的志愿军战俘当然不是什么&ldo;叛徒&rdo;,但在蒋

公眼里仍属&ldo;不可靠&rdo;一类人等,他们编入国民党军后一般都成了

劳役队,后来又被赶到阿里山中修公路,尝尽了人间的悲凉凄苦辛

酸曲折,许多人到了40岁上还无力娶亲。直到蒋经国时代台湾经

济起飞,他们算是好歹分到了一杯羹,日子才有了起色。

然而隔海相望的不断思乡情呢?

80年代后,他们中许多人怀揣着血汗钱,回到家乡定居。

笔者键击至此不禁扼腕长叹。

&ldo;拒绝&rdo;遣返,是对新中国军队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一次挑战。

勿庸置疑,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并没有成为圆满的胜利者。

志愿军战俘们大都没有踏上回归祖国之途,固然是在战场上

吃了苦头的美国人想用&ldo;美式人权&rdo;对扫了自己脸面的中国人还以

颜色,处心积虑地在这个原本没有任何含糊的问题上做出了许许

多多让人不齿卑鄙无耻的小动作,以从政治上来诋毁新中国的恶

行所致。然而志愿军战俘中的大多数人最终屈服于敌人的淫威和

高压,带着故土情结桑麻襟怀,带着一腔悲凉满腹怨恨,把农家子

弟对土地的向往扔在身后,踏上了一条不回家的路,则的的确确是

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

要知道,在战场上,他们曾经是多么英勇多么无畏。

要知道,除了家乡的父老亲情,待耕的土地也在召唤着主人。

然而这些昔日的勇士们,为什么在战俘营中却表现出我们国

民性中的那些长期泯灭个性带来的心理盲目、逆来顺受等等弱点?

为什么万余人的思乡人群竟被数百名特务叛徒所挟制所牵引?难

道他们就不能像他们在战场上经常做的那样,万众一心地把这个

被颠倒了的形势再颠倒过来?

有人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痛,那是在敌人的血腥恐怖中啊!

的确如此。

但为什么处在同样的环境之中,朝鲜人民军的大多数战俘们

却能始终把握战俘营斗争的主动权,最后绝大部分都争取到回归

自己队伍的权利呢?

这实在是一个不容我们这一代军人回避的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大校在其专著《第一次较

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中,曾有一段震聋发馈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