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华亭案从熙宁八年五月底立案,审到熙宁九年六月初也没有结果。那些决心扳倒吕惠卿的人便瞒着王安石窃取了专案组掌握的材料,夹在其他文件中送往司法部门,企图绕过调查程序给吕惠卿定罪。没想到,吕惠卿在中书省是有线人的,这个情报被火速送到陈州。得到消息的吕惠卿马上绝地反击,不但上书反诉,据说还极有杀伤力地交出一封王安石的私信,上面居然有&ldo;勿令上知&rdo;的字样。[15]
这下子麻烦大了,欺君罔上当然比以权谋私严重。于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吕惠卿对王安石的出卖,也是导致王安石第二次被免职的重要原因。但这是靠不住的。因为正如下面表格所显示,从吕惠卿上书到王安石罢相有四个半月时间差。如果吕惠卿的揭发材料中真有&ldo;勿令上知&rdo;之类的内容,王安石还能在相位上待那么久吗?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本节有关事件一览表
年月日事件
熙宁七年四月十九王安石第一次罢相
七月二十七吕惠卿提出手实法
八月十七曾布和吕嘉问同时被罢免
熙宁八年正月初七参知政事冯京罢,王安国削职为民二月十一王安石官复原职
三月二十六宋神宗与王安石谈话
闰四月二十一李逢谋反结案
五月十六韩绛为一件小事闹别扭
二十七御史开始攻击吕惠卿
六月二十八韩琦卒
八月二十一韩绛罢相
十月初二参知政事吕惠卿罢
十二权三司使章惇罢
十四罢手实法
十二月十五元绛任参知政事
熙宁九年六月初七吕惠卿自陈州上书控告王安石十月二十五王安石之子王雱卒
初五御史中丞邓绾罢
二十三王安石罢相,吴充与王珪拜相
[1]以上王安石复职事见《宋史&iddot;王安石传》、李焘《长编》卷二百六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七十一熙宁八年二月癸酉日条。三书均称王安石接到任命即倍道赴京,唯毕沅书称&ldo;七日至京师&rdo;。此说应该宋代就有,故李焘书注称:嘉祐驿程,江宁府至京二十二程,此云溯流七日而至,恐未必然,当考。
[2]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学术界有争议,这里不讨论。此诗又题《夜泊瓜洲》,此处从钱锺书《宋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