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战斗在相邻的房屋、山岗和大道间四处爆发,双方都在尽可能的力争上风,由于没有足够的兵力展开象列宁格勒城外那样的突袭战,德军只能一寸一寸地强攻。俄国军队拼尽全力才勉强阻止德军占领全部基洛夫岛区重要高地的企图,保住部署在涅瓦河东岸佩斯低地的苏军其他部队不会腹背受敌。
德军的&ldo;连番攻势&rdo;拆散了许多普通的家庭:他们抓获了众多正在城外进行圣诞节粮食采购的列宁格勒居民。而当列宁格勒内区居民通过仍然运作的电话线,接到基洛夫岛西区内的亲人或是朋友打来的电话,得知那里已经被占领时,个个大惊失色:他们根本没想到&ldo;可怕的德国佬&rdo;已经包围并突进了这座城市。正在紧急集合的苏联士兵们惊讶地看到许多平民都不顾一切的要求搭车,试图回到正在垂死的列宁格勒:一辆俄国的&lso;噶斯&rso;军用邮件卡车捎带了一位年轻的妇女,当时她正在十二月岛采购食物,就当卡车在黄昏时分抵近基洛夫岛的时候,俄国人和那名妇女都目睹了眼前的不详之兆:将整个正在暗淡天空点亮的炮火火光--这预示着德国人已经不远了。
当德军在西面的突破被阻之后,他们马上将矛头转向基洛夫岛盆地的东区,北区和南区。106日,正当苏军牢牢坚守自己的阵地时,在他们东北面的防线上通往ogyord以南的地段已被德军&lso;赫尔曼装甲战斗群的坦克部队所击穿。经过几乎22夜的血战,红军的攻势才于11月8暂时被阻止。
为了尽快的占领列宁格勒,威廉劝降,并派出2军官‐伊利雅阿达纳舍奥斯达本科普上尉(kapitiljazjevicsztapenko)斯斯坦梅茨上尉(kapitanklosstetz)分别前往基洛夫岛和列宁格勒城区递交最后通牒。但是两人的命运都很不幸:斯坦梅茨的吉普车在接近苏军防线时不幸碰上地雷,车毁人亡。奥斯达本科虽然将通递给了守军,但是在回程途中穿越一片无人地带遭到迫击炮炮击,当场被弹片击中身亡。当天德国新闻机构--德国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对该事件发表评论,将其称为&ldo;布尔什维克犯下的一次严重战争罪行&rdo;。降!&rdo;
第六部第一百四十九章逐渐收紧的绞索
更新时间:2010-7-1013:08:33本章字数:3336
尽管损失惨重,列宁格勒的苏联守军目前还是顶住了德军强大的的压力。虽然目前的形势对于他们而言还是非常严峻,一名来自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的老兵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ldo;……我们打得不坏,我们甚至可以可以随时补充损失的人员和装备,虽然对他们那些俄国人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仍然坚守住了整个阵地,一想到这点就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真令人沮丧……&rdo;。这名士兵的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
不过,对于苏军而言,现在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现在大约万名装备精良的德国军队将列宁格勒团团包围,而他们面前的十几万苏联军队和民兵却是筋疲力尽,他们丧失了大部分的重武器,缺少食物、弹药和装备。同时包围圈内的局势还在进一步恶化:到了11月7日德军10000火炮在再次齐声怒吼,向苏军阵地集中倾泻了一场钢铁风暴。
与此同时列宁格勒要塞内的形势也在急转而下:1月9日火摧毁了城内最后一个可以使用的跑道,苏联人人只好将补给接收地转移至涅瓦河西岸布达城堡山脚下正对面的&ldo;十月革命&rdo;广场(这里曾经是阅兵操练和处决犯人的地方),这里有一条长730的狭窄停车道,由于不能起降象tb-2输机这样地大型飞机。于是每天许多来自苏联国内各地初级航空俱乐部的年轻的共青团成员驾驶着滑翔机,由轻型飞机拖拽在这块弹丸之地上强行起降。恶劣的条件环境加上生疏的驾驶技术,使得这些十几岁的热血青年们死伤惨重。机场的失去也意味着所有伤员将不再可能被撤出,同时补给形式大部分将由空运被迫改为空投,这样一来,一部分物资很有可能会落到德国人的阵地上。可是坏消息还远远不够:俄国空军气象部门预测,11月第二个星期转坏地天气任何飞机都无法升空,为了继续维持供给保障。俄国人开始试图使用机动艇和驳船从重新被夺回地拉多加湖区驶出。经由北至南流向地涅瓦河将补给运进列宁格勒。恶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让这条生死攸关的河运动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曾经有一次。一艘装载4000吨弹药的驳船撞离该城以北24公里处的一座沙洲上。尽管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挫折,俄国人还是成功在黑夜和浓雾地拥护下,千辛万苦地将一船船的货物送进了列宁格勒。但是德军越来越紧的压力还是在11月中旬将这条脆弱的&ldo;水上生命线&rdo;给完全切断。列宁格勒要塞内面临的补给危机已达到顶峰,现在守军主要的口粮就是一点马肉和稀汤:虽然在列宁格勒被围前已经有一些骑兵的战马被带出城外用于进行反击作战,但是仍然有超头马畜留了下来,这已经成了守军的一个重要地肉食来源。凄惨地屠宰场面随处可见:商店内部,花园还有狭窄的街道上。到处都能听见马匹被屠宰时悲哀的嘶鸣,到处都能看到被宰割后血淋淋地马畜残体。
而那些蜷缩在城内的地下室,防空洞和地底坑道中的平民们也在忍受着无尽的饥饿和恐惧。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美国的时代周刊对这些情景的描述:&ldo;……最初列宁格勒的女孩、妇女和男子们都在继续工作。他们穿着皮毛大衣和裘皮的帽子,在ndkv部队的指挥下修筑路障。刚开始每当有炮弹在周围落下时,他们还能畏缩在一起,但是没过多久,情况就失控了,最后他们不是消失在地下室中。就是由于饥饿而瘫倒…就和列宁格勒人一样。这座城市本身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四处崩溃---比如那些蜷坐在地下室里的人们:披着皮大衣,穿着象空气一样透明丝袜的妇女,偶尔机械地去摸出口红和小粉盒的少女。她们就好象要以一种大城市中惯有的&ldo;高贵&rdo;死亡礼节去打扮自己,就连不知所措的农家女孩也都裹着华美的头巾,她们中间还有许多垂着长长睫毛的孩子们。他们没有任何食物,也没有任何人会再感到饥饿……是的,这副景象令人难以承受。平民的尸体已经横卧街头。&rdo;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每天夜晚,一时间里城内四处荡漾着一片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