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黄飞鸿理想年代 > 144目的(第3页)

144目的(第3页)

也有人阴阴的看着跑马的北洋兵过去,然后狠狠的骂一句:“清狗!”

这种景象,几乎在汉口街头随处可见。

“大人,朝廷电谕!”那北洋骑士,立在凉亭之外。恭恭敬敬的将黄封电谕匣子递上。

听到这个回报声音,在汉口北洋第一军行辕刘氏花园的两个对弈地人身子都是一抖。冯国璋穿着夹衣夹裤,一身便装,他拿起棋子儿重重一拍:“将军!看你还有什么招儿?”说着就漫不经心的去拿黄布包着的电谕匣子。

坐在他对面的正是从段祺瑞那里过来的靳云鹏,比不得冯国璋可以随便。他身上行装穿得整整齐齐的,只是没戴顶子。一副云淡风清,安之若素,听着电谕来到,连头也没抬一下,只是眼角一动。

他静静的等候了半晌。就听见冯国璋一声叹息,有些郁闷的道:“武昌的匪党已经人数寥寥,北洋军大小船只齐集江边,只要一声令下,武昌即时可以攻陷。袁大人为何总是犹豫,有什么好谈的,打就是了。”

听到这里,靳云鹏再也装不了镇定,一下站起,又强忍着缓缓坐下:“大人,这是……”

冯国璋拍着大腿,郁闷的将电文递给靳云鹏:“朝廷申饬我的电谕!说我行事操切孟浪,让我停止攻击。先记大过二次,革职留任。不许加级记录抵消……这只是开头儿,电谕里面还捎了段祺瑞一笔。说朝廷有旨,派段祺瑞署理湖广总督。段祺瑞未上任之前,我协助管带汉口第一军,做撤离北归的准备!这一笔捎得我好!云鹏,段祺瑞不知道在我背后使了什么手段?”

靳云鹏手微微抖,接过了电文。终于等到了这个好消息了!

他已经和段祺瑞精竭虑,想法子对付冯国璋了。未曾想到,这样轻易就达到目的。更要得意于,他们对袁世凯心思的琢磨。

当时,直接指挥北洋军的冯国璋,倾向于继续和革命军作战,而段祺瑞则主张和谈。袁世凯利用二人表示不同主张,以淆惑视听,使清廷和革命党人都不疑其操纵。他在冯国璋攻陷汉阳的第二天,派段祺瑞南下署理湖广总督。

连下汉口、汉阳之后,冯国璋凭勇乘胜,很想(而且完全有能力)把武昌顺势端掉。冯爷的积极主动,使得在北京的袁世凯急火攻心,心里那个气,不得不亲自打电话阻止这位不识时务的部下,让他停止进攻。阻止之后,又不好明说为什么。

冯国璋呢,一万个想不明白――武昌的革命军已经人数寥寥,清军大小船只齐集江边,只要一声令下,武昌即时可以攻陷。于是,他三番五次发电报给袁世凯,让他下达总攻命令。

如果他继续这样,倒霉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冯国璋只懂得他三番五次发电报给袁世凯,让他下达总攻命令。袁世凯一时不话儿,他也一时只有看着。

他袁世凯还在想着中国大局不要再生变!安安心心的把和议谈下去,中国的命运就落的掌中。

帮袁世凯做到这些,他的前途自然无量,更何况他还和段祺瑞有着一层关系。

现在可好。终于有办法,有着尚方宝剑可以收拾那个冯国璋这家伙了!替袁世凯除了一块心病。

电谕上面地码子和后面恭楷翻译出来的汉字。一时间,就如一个个小黑点一样在他眼前晃动。什么也看不清楚。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心里面反复念叨:“遇到大事要有静气,靳云鹏,你太得意忘形了!”

念叨两遍,手才不抖了。微笑着将电文还给还得意洋洋的冯国璋。

他当然知道冯国璋的失落,此时也是来劝他赞成和议,所以还是安慰道:“汉口焚杀之案,喧腾报纸,大树居然为丛怨所归,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吾不能不为大树危也。迨日前与马统制锦门,遇于京汉车中,始悉大树之冤。春曾一再登报,为之剖白,聊答平生知遇之雅。惟大树数年悒悒,一旦当革命锋镝之冲,乃慨然欲牺牲生命,挽此狂澜,可谓壮矣。”

冯国璋又猛的一拍大腿,哈哈大笑:“好哇!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冯国璋的笑声还是有些落寞,走来走去,也是气苦了。“云鹏,你又如何看待和议?”

靳云鹏只是恭谨的弯腰微笑:“大人,这个事情,南北终于决裂,势必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目前虽有和意,然政体解决,目的不同,分道而驰,各宗一说,排解之术,尚待研究…………”

冯国璋也从郁闷当中稍稍地冷静了下来一些,笑道:“云鹏,余于共和,素所赞成,余于大总统一席,则不能无犹夷,窃揆北军之趋向,必不甘听命于南政府耳。”

靳云鹏笑道:“君之所虑,吾亦云然。吾辈所当研究之问题,正在此耳。以当代中国人材而论,新学界不乏坚卓环奇之士,然能操纵一切,有军事上、政治上之经验,威望素著,兼得外交上之信用者,无项城若。”

冯国璋微笑:“北军之主动在袁大人,北军将士之感情亦在袁大人。倘南军果能赞成推袁大人之举,则最后之问题,某虽不敏,尚可以利害陈说北洋当道,从此迎刃而解,亦未可知。但保护满清皇室,及恢复各省秩序之条约,似不可不预行议订…………”

两人对视一眼,只是会心微笑。

靳云鹏亦承诺道:“吾等所筹之计画,果能如愿,匪特中国可保,皇室克存,即项城与北军诸将士之生命名誉,亦不至有所丧失,所谓一举而三善备焉。但入手之策,须以国利民福为前提,游说于两方面,必可得当。且南军已改变其最初方针,主张人道主义,注重政治革命,倘清帝能效法尧舜,宣布共和,则优待皇室,自是应有之义。今吾试立一假定议和条件,以质二君。(1)保存皇室之尊荣。(2)组织共和政体,公举袁项城为临时总统。(3)优待战时之将士。(4)恢复各省之秩序。以此四条为标准,然后共谋进行,无所顾虑,誓非达此目的不止。”

“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