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就他青城派,他怕不是前两天刚死了个长老,想来少林寺请人家主持公道的吧?”
眼见邻桌有人嘲弄自己青城派,那大汉就要拔剑拼命,同桌的人连忙拉着道:
“兄弟,不至于,不至于,大家出门都是朋友~”
“怎么地,还想比划比划?”
嘲讽之人也是满脸不屑,青城山那人更是恼火了,双方均是拔出了武器,旁边阻拦之人也开始后退了生怕被误伤。
眼见听不到更多的消息,这边怕是也要打起来了,李逍武功不济只能是有些不甘的躲开了。
“罢了或许在少林探听消息更加的方便吧~”
拜山少林却是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李逍走的是正门,与香客们一同上的山,要说少林寺还是门规森严的,没有拜帖的只能当普通香客一律不让进内院,李逍是搞了半天也没能知道怎么找到玄印大师。
焦急之下,他想到了南少林开具的路引,于是乎他便拿着路引再次来到了值守大殿的小沙弥面前,给出路引说明来意。沙弥翻了翻路引狐疑的看了一眼,最终还是领着他来到了内院。
拿个信物一下子就能见到玄印大师终究只是话本中的桥段,接待李逍的是一个年长一些的僧人,看了看路引就是对着李逍施了一礼:
“小僧法号慧增,李施主从莆田分寺千里而来着实辛苦你了。”
“大师言重了,晚辈不敢言辛苦。”
李逍的回答很是官方,毕竟他并不清楚这个时代具体的江湖礼节。
“本不敢再麻烦施主,只是本寺有规定,还请施主写明来意我好上报~”
说着慧增拿出了一张纸递了过来,上面有着名讳,籍贯,郡望,从何而来,是否受人所托,受何人所托,前来见谁,所为何事以及日期。这不就是一个到访记录表吗?穿越而来的李逍自是熟悉的很,于是提笔就写,都不带思考的。
慧增则是望着李逍,只见李逍行云流水般写完了几乎所有项,在日期之前犯了愁,他倒不是不知道已经过了几天,而是他根本不懂农历,完全不知道该是几月几日了(实际上这个时代的纪年方法也不是穿越之前的农历)。踌躇间李逍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实在惭愧,我也不知道如今已是何月何日了。”
慧增只是笑一笑,就当是李逍赶路太久已是记不清日子了,拿过纸笔写下了,元佑四年阳月丁卯日,随即又在空白处写下了自己的法号慧增,拿着这张纸便又离开了。
少林寺内部并不是完全靠着人肉传输消息,对于一些简单的消息,少林寺有自己的信鸽和驿站,就在李逍出发后没几日,莆田的慧真便传信回少室山,告知了李逍正赶往少室山,以及自己打算招揽李逍。
所以这次千里传信更大程度上是一个考验,一个关于李逍是否能拜入少林寺的考验。赶往少林寺是对他决心和能力的一次考验,刚刚的访问记录则是想看一下李逍的文化功底如何。
如今在后台的玄印大师收到了李逍的到访记录填写,对此很是满意,其实光这一项就足以让李逍进入少林寺了。别看少林寺内门弟子要求很严格,都是文武双修的,外门弟子却是一直很难招,少林寺行走江湖其实需要很多人手,但是内门弟子人数有限,要求又高很难培养,所以一直希望能招一批高质量的外门弟子作为补充。
至于何为高质量?那自然是人品、武功、文笔样样都好,少说也要样样不差,如果再机警一点,忠心一些那自然是更好的。而基础的三样之中少林向来最看重人品,看轻文笔,导致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招一些江湖义气很重的大老粗,大字不识几个的那种,别说是像李逍这种受过系统的教育的,能找到几个把常见字认全的能读能写的玄印都要烧高香了。
后院之中得到了回禀的玄印高兴之下决定再对李逍加测一些,看一下这个年轻人的上限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