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大谋士是什么意思 > 第34章 计除范增一(第1页)

第34章 计除范增一(第1页)

公元前203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楚汉之间那场震撼人心、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战正处于最紧张刺激、激烈残酷的关键时刻。在荥阳这座古老而坚固的城池里,刘邦如困兽般被项羽的大军层层包围,举目望去,四周皆是敌军密密麻麻的营帐和旌旗飘扬。细细算来,刘邦被困于此已长达一整年之久,时间仿佛凝固在了这令人窒息的一刻。

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刘邦所遭遇的局势异常险峻,犹如狂风暴雨中的一叶孤舟。他与外界的联系几乎被彻底斩断,任何形式的外援都无法抵达。更糟糕的是,维系军队生存的粮草通道也被敌人死死掐断,士兵们的口粮日渐减少,饥饿和恐慌开始在军营中蔓延开来。

然而,就在这看似绝境的关头,刘邦身后有两位坚定的支持者挺身而出。一是萧何,这位在大后方兢兢业业忘我付出的能臣,不知疲倦地组织人力和物力,源源不断地将宝贵的粮草押运而来;二是刘邦的舅哥吕释之,他率领着英勇无畏的军队屡次冒险出击,奋力冲破楚军严密的封锁线,一次次成功地将军粮送入城中。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给身处困境的刘邦带来了一线生机,让这支军队得以继续坚守下去,等待反击的时机到来。

如此艰难困苦且坚韧不拔的防御态势竟然整整持续了长达一年之久!刘邦起初那满腔热忱、踌躇满志的心气儿也在这漫长的时光里被一点一点地消磨殆尽。他心中所承受的压力与焦虑仿佛一座巍峨大山般沉重无比,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实在感到有些力不从心、难以支撑下去了。

然而,恰好在这个令人倍感绝望的时刻,一些有关韩信的消息犹如一阵春风拂面而来,给刘邦几近枯竭的内心注入了一丝微弱但却充满希望的曙光。据说韩信近来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锐不可当,其在战场上展现出的赫赫威名令敌人闻风丧胆。尤其是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背水一战,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战例。当时,韩信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毅然决然地率领数量远逊于敌军的部队,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竟奇迹般地以少胜多,一举击溃了多达二十万的赵国大军!此役过后,韩信更是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一路上过关斩将、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众多城池,顺利地占领了广袤无垠的赵地。至此,韩信的赫赫战功传遍天下,威震四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就在同一时间里,彭越所拥有的势力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发展,其势头犹如那冬日里越滚越大的雪球一般,势不可挡。彭越亲自统率着他那支训练有素且英勇无畏的军队,他们行动起来就好似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神秘莫测的幽灵一样,能够在项羽统治区域的腹心地带随心所欲地穿梭驰骋。这支部队常常出其不意地对项羽的物资储备点以及后勤补给线发起猛烈攻击,大肆掠夺其中珍贵的资源和给养。

这种持续不断的骚扰与破坏行径,给项羽的大后方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引发了巨大的动荡和混乱局势。原本井然有序的运输线路被截断,重要据点频频失守,使得前线作战部队面临着物资短缺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而更令项羽感到头疼的是,彭越的军事行动并不局限于此。

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凭借着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麾下将士们高昂的斗志,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攻克了项羽名下整整五座城池!随着这些胜利果实的陆续到手,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此消彼长之中,原本处于劣势地位的刘邦一方似乎终于捕捉到了那么一丝丝有可能扭转整个战局走向的微弱曙光。

在这般局势之下,刘邦细细思量,觉得张良当初为他所精心谋划的固守荥阳的战略目的已然基本上达成了。楚汉之间的形势已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刘邦心中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刘邦赶忙找来了张良,屏退左右,面色凝重而又带着几分期待,与张良反复商量道:“如今局势已变,我们经过这般苦战,是否可以见好就收,从此荥阳撤退而回,以图后续再战?”那语气之中,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对未来局势的深深忧虑。

在那风云变幻、局势紧张的楚汉争霸时期,张良微微蹙眉,目光深邃地思索着当下的局面。他的心中权衡着诸多的利弊与可能,思索良久后,缓缓开口道:“沛公,若能安然地从这荥阳之中撤退,那自是极好的。毕竟我们在此也被围困许久,将士们的疲惫可想而知。只是,这其中的关键,您可曾仔细想过?那项羽生性凶狠且固执,他又怎会轻易地放我们离去呢?若是他死咬着我们不放,恐怕我们想要顺利撤退,也未必那般容易啊。”

刘邦听闻此言,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几分自信与笃定。他缓缓地说道:“子房啊,你且细想。项羽他如今也并不比我们好到哪里去!回想这段时日,虽说他把我围困在这荥阳之中,看似占据主动,可实际上,他却又对我们毫无办法。你能瞧见吗?现在彭越那厮如同一只活跃的饿狼,在项羽的后方肆意肆虐。他不断地侵扰劫掠,把项羽的补给搅得稀烂,军粮供应都成了大问题。如此下去,项羽就算有心继续围堵我们,那也得有足够的底气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邦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着营帐周围,接着说道:“你看那楚军,平日里的精气神仿佛也随着这日子的长久而渐渐消散。守营帐的士兵们,一个个都显得没什么精神,打不起半点劲头。那项羽啊,这么久了,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气势汹汹地引军出来叫阵,营中也没有其他什么举动。依我看,估计他现在也和我们一样,是满心的无精打采了。在这般情形之下,我们若适时提出罢战议和,说不定项羽会顺应时势,答应了我们呢。”

一旁的张良微微颔首,目光深邃而沉静,对刘邦的这一番分析表示了认同。然而,他的眼神中很快又闪过一丝忧虑,缓缓提醒道:“沛公,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可小觑项羽身边的范增。那范增老谋深算,足智多谋,对项羽忠心耿耿,他必定不会轻易同意议和之举。毕竟,在范增看来,那刘邦就是项羽争夺天下的最大绊脚石,轻易议和就等于放弃了大好的铲除刘邦的机会啊。”

说到此处,张良不禁陷入沉思,仿佛置身于项羽的身边。他若有所思地说道:“沛公,其实换位思考,倘若我此时站在项羽的身旁,也会想尽办法先把我们的首领擒住,然后逐一击破我们的势力。毕竟,范增深知您的影响力,只怕不会有丝毫的懈怠啊。”

刘邦听后,面色一沉,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鸿门宴上的那一幕幕场景。范增那恶毒得如同芒刺在背般的眼神,犹如利箭般直直地刺向他,令他胆颤心惊。一想到此,刘邦的心中就泛起一阵不爽。

但经过一番权衡,刘邦深知此时议和的重要性,便果断决定派人前往楚营,试探一下向楚军提出议和的主张。

刘邦的使者怀揣着希望与忐忑,来到了项羽的营帐之中。经过一番周旋,使者顺利带回信息。刘邦得知结果后,面色愈发凝重,心中满是忧虑。果不其然,此次议和不成,正是那范增坚决反对的缘故。范增认为,刘邦正是那最大的头子,只有把刘邦彻底铲除,项羽才能真正免除后患,实现他的霸业。

在营帐之中,刘邦默默地坐了下来,心中思索着下一步的打算。他深知,与项羽之间的这场较量,依旧充满了未知与艰难,而他必须要在这风云变幻之中,寻找到破局之法,才能在这楚汉争霸的棋局中,谋得生存与胜利的机会。

在那楚汉争霸的紧张局势下,刘邦焦急地等待着使者带回来的消息。当使者终于归来,刘邦满怀期待却又带着一丝忧虑地翻开使者带回的情报。那些文字,仿佛一记重锤,砸在他的心头。他缓缓放下沉重的书信,重重地叹了口气,从使者带回的信息中,他晓得了议和不成,而这一切必是范增从中作梗!范增的老谋深算,项羽对他的盲目信任,让刘邦深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心中的忧虑如乌云般弥漫开来。他深知,此时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若是不能想出应对之策,这楚汉之争的局面将会愈发艰难。

就在刘邦满心忧虑之时,张良缓缓走上前来,目光深邃而沉静。他微微躬身,向着刘邦轻声说道:“沛公,如今议和不成,当务之急,需思良策。臣以为,欲除范增,可用《太公兵法》中文伐之策,此策或能为我们破解当下之困局。”

刘邦听闻张良的言语,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连忙示意张良继续说下去,眼中满是期待。

张良微微颔首,不急不缓地阐述起来:“其一,乃是依据敌人的喜好,顺从他的意愿。敌人若是喜好奢华,我方可在不损根本的前提下,以虚浮之态给予其物质上的满足,让其沉浸在物质享受之中,从而滋长骄傲情绪。人一旦骄傲,便容易头脑发热,判断失误,必定会去做些不靠谱的事情。而此时,若我军能敏锐地洞察其动向,因势利导,巧妙地设局引导,便能把握时机,寻得将其除掉的机会。”

“其二,可尝试亲近拉拢敌君的近臣。在敌国朝堂之中,近臣者,身负重任且能左右己方之决策。若我军能与某些近臣建立私交,以利益诱惑,以诚心相待,或能在他们心中埋下动摇忠诚之种子。一旦敌国近臣怀有二心,其忠诚程度必然下降。朝堂之中,若没有忠臣的谏言与支撑,那敌国便如大厦之柱倾折,其国家必定面临危亡。如那九江王英布,虽暂时为项羽效力,但其野心勃勃,我军可通过策略策反于他,使其内部分裂,此乃离间之妙法。”

“其三,可暗中贿赂收买敌君大臣,通过金钱、宝物等利益交换,与他们建立深厚交情。这些大臣身居国内,心随物动,若被我方利益所引诱,必然会偏向我方。如此一来,他们便如同埋在敌国心脏中的祸根,在关键决策之时,或能为我所用,致使敌国发生内忧外患之祸害。”

“其四,不妨故意尊敬敌国的忠臣。可在恰当的时机,送上看似微薄却又恰到好处的礼物,以表敬意。待其与使者前来交涉时,我方可故意拖延时日,不急于处理所交涉之事,对其疑问和诉求,给予模棱两可的回应,甚至不予答复。却又要表现出对交涉问题的重视,极力促使敌君改派使者。当新使者前来之时,再以诚心解决问题的姿态,给予对方尊重与亲近,以此取得他的信任。如此一来,敌国君便会认为之前的忠臣不忠,从而弥合与我国的关系。通过这种不同的态度对待敌国的忠臣和奸佞,便能使敌国君臣之间产生猜忌与隔阂,从而为我谋取敌国之机。”

“其五,还可大力收买敌国君主的大臣。通过利益输送,让这些大臣为我方所用,在暗中离间敌君在朝外的大臣,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旦内部矛盾激化,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或许会在利诱之下,里通外国。如此一来,敌国内部便会自相混乱,自顾不暇。历史上,此类因内部纷争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少有不灭亡之可能。”

张良说到此处,微微停顿,目光坚定地望向刘邦,继续说道:“总之,沛公,当前局势危急,吾等需想尽办法去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让项羽对范增的信任逐渐瓦解,甚至于把他彻底排斥开,赶走或者杀掉,以削弱项羽之势力,为我军谋得战略之优势,方能在这楚汉之争中扭转乾坤,成就大业。”

刘邦静静地听完,眼中已闪过一丝杀意与坚定,他深知,张良所言,乃是破局之法。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大谋谋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