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大谋不谋下一句 > 第56章 陈豨造反三(第1页)

第56章 陈豨造反三(第1页)

刘邦大军一路前行,来到了赵国的地界。此时,刘邦心中忧虑着与陈豨的战事,深知兵力的重要性,尤其是赵国这边的兵力。于是,他略作沉思后,问道:“周昌啊,本王问你,这赵国如今还有能带兵打仗的壮士吗?”

周昌恭敬地行礼后,回答说:“回陛下,有的,目前有三个人,皆是武艺超群、气宇不凡之人。”

刘邦微微点头,接着又问道:“还有没有其他人?”

周昌思索片刻,回答道:“启禀陛下,还有一个,此人也颇具将才,勇猛果敢,赵地不少年轻人都对他颇为钦佩。”

刘邦听了,便说道:“那你即刻派人将这四个人带到我面前来,本王倒要亲自瞧瞧,是哪些壮士。”

不多时,周昌便将这四个人带到了刘邦面前。这四人个个身姿挺拔,神色略显青涩,一看便是年轻气盛之辈。

刘邦只见这四人都甚是年轻,脸上却带着些许年少轻狂与青涩。

刘邦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之火,他瞪大了眼睛,破口大骂道:“瞧瞧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子,年纪轻轻的,不知天高地厚,也敢来谈什么带兵打仗?本王一生征战沙场,见过多少真正的英雄豪杰,就凭你们这几个小娃娃,能有何本事带兵打仗?哼!”

刘邦这一番责骂,让四人顿时面如死灰,他们深知自己在这位纵横沙场的帝王面前,确实显得太过稚嫩。四个人惭愧难当,纷纷屈膝跪伏在地上,不敢有丝毫辩解。

刘邦骂归骂,心中却也明白,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能因为他们的年轻就否定他们的潜力。

于是,刘邦话锋一转,说道:“罢了,罢了。今日朕有赏赐给你们四人。”说罢,他大手一挥,说道:“朕各封给你们一千户的食邑,从今往后,你们就都是朝廷任命的将军了,带兵之事,便交予你们。”

听到刘邦的话,四人不解地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与惊喜,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竟会因这番责骂而得到如此殊荣。待弄明白皇帝的意思后,四人心中激动不已,连忙行礼谢恩。

然而,刘邦封赏这四个人的事情,却引起了左右近臣的谏劝。

一位近臣恭敬地走上前,小心翼翼地奏道:“陛下,如今有不少人跟随您进入蜀郡、汉中郡,之后又随您征战李昌,立下赫赫战功。他们出生入死,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此功绩,却并未得到普遍封赏。而现在,这几位年轻人平日里并无太多出奇功绩,什么功劳也没有啊,而您却予以封赏。陛下,这是为何呢?恐怕会让朝堂之上有功之人寒了心呐。”

其他近臣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劝谏着。

刘邦听了,微微蹙眉,而后不屑地说道:“这就不是你们能懂的了!陈豨那厮反叛,如今邯郸以北全都被我们所占领。朕用紧急文告来征集天下各地的军队,可至今仍未有人到达。此时可用的兵力,就只剩下邯郸这一处了。朕何必要吝惜封给这四个人的四千户,而不用它来抚慰赵地的年轻人呢!他们现在虽然年轻,但能得到朕的封赏,日后必心怀感激,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啊!”

左右近臣听了,这才恍然大悟。

他们连忙应声说道:“对啊!皇上圣明!臣等刚才愚钝,未能领会陛下用意,还请陛下恕罪。如今听闻陛下解释,确见陛下深谋远虑,令人钦佩!”

刘邦听了近臣们的回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中也隐隐为这场战役的胜算多添了几分信心。

在那风云激荡的汉朝,张良与刘邦这对君臣,智慧与谋略的碰撞常常令人赞叹不已。此时,张良对于刘邦此次的种种举措,内心是满心的钦佩,由衷地在心底暗自称赞。他不禁回忆起往昔,初遇刘邦之时,曾听闻刘邦提及《太公兵法》中的诸多谋略,当时就觉得刘邦对其中的不少东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悟力,仿佛天生就能领会其精髓,如今看来,果真没有说错!

刘邦这边,还在专注地谋划着应对陈豨之乱的策略。他微微抬头,目光敏锐地看着周围的近臣,沉稳地问道:“陈豨的将领都有些什么人啊?”

近臣们赶忙恭敬地行礼,而后回答道:“陛下,陈豨麾下的将领主要有王黄和曼丘臣,此二人以前皆为商人。”

“商人?”刘邦听到这个回答,不禁微微一怔,而后沉吟了一下。他的眉头微微皱起,脑海中飞速地思索着。片刻之后,他眼中闪过一抹精芒,缓缓说道:“我知道该怎么应付他们了。”

说罢,刘邦微微颔首,随即下令:“各将领听令!现悬赏千金,重金求购陈豨的将领王黄、曼丘臣等人头。但凡能斩获此二人首级者,这千金之物定当不吝赏赐,绝不食言!”那洪亮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与此同时,刘邦又安排手下拿出了许多金钱,专门用来诱降陈豨的部将。他目光坚定,心中清楚,金钱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极具诱惑的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