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岐黄术是什么意思 > 第99章 指下乾坤藏医道至理(第1页)

第99章 指下乾坤藏医道至理(第1页)

仁济堂心外科ICU的顶灯泛着冷白色的光,像无数细小的冰粒洒在监护仪的屏幕上。48岁的陈志强躺在病床上,胸口那道纵贯胸骨的手术疤痕足有二十厘米长,结痂处还透着淡红色,像条蜷缩的苍白蜈蚣。他右手举着苹果汁,指尖微微发颤,向护士比划着“不够甜”的手势,唇角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姑娘,能加点蜂蜜吗?”

苏怀瑾推门而入,白大褂下摆带过消毒车的金属把手,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她的目光首先落在监护仪上:心率112次分,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38%,血压9050mmHg。三指搭上陈志强的寸口,指腹触到的脉搏让她心头一紧——浮大而无根,搏动散漫无序,如同散沙撒在掌心,正是《濒湖脉学》中记载的散脉,主心气涣散、脏器衰竭。

主治医生李主任靠在墙角,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张《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质疑:“超声显示心排血量不足,米力农已经用到最大剂量,你们中医能做什么?难不成靠一碗参汤让心脏跳得更有力?”他的镜片上蒙着一层雾气,显然刚从手术室出来。

“散脉是心气涣散的征兆,就像气球漏气,得边补气边修复。”苏怀瑾翻开随身携带的《濒湖脉学》,书页在“散脉者,散而不聚,去来不明”处折着角,“生脉饮出自《医学启源》,原本治暑热伤气,但我们根据术后病机做了调整。”她指向治疗单,“红参须代替整支红参,减少燥性;麦冬用朱砂拌过,能入心经安神,专门针对他半夜惊醒的虚烦。”

陈志强的妻子王秀英攥着病危通知书,指节发白,声音带着哭腔:“参类不是升压的吗?他血压这么低,万一喝了更晕怎么办?”苏怀瑾调出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数据:“CVP只有5cmH?O,说明血容量不足。生脉饮不是靠外力加压,而是补充心气,就像给干涸的水泵先注满水,才能让它正常运转。”

实习生小林举着脉象仪凑近,屏幕上的波形杂乱无章,完全没有正常脉搏的规律起伏:“苏医生,散脉的波形和紧脉差别太大了,完全抓不住节奏。”苏怀瑾点头,目光落在陈志强凹陷的眼窝里:“散脉‘散而无根’,说明心气不能收敛。五味子能收敛心气,就像给气球补上小裂缝,让气慢慢聚起来。”

陈志强突然咳嗽,身体在病床上剧烈颤动,手帕上洇开几点血渍:“胸口像堵着团棉花,喘不过气……”苏怀瑾轻按他手腕的内关穴,指下触感虚软如棉,毫无抵抗之力:“这是心气太虚,就像手机电量耗尽还在强行运行。我们会配合西药控制液体入量,中药从内部调理,比单纯用利尿剂更温和。”

首次服用生脉饮改良方后两小时,陈志强的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李主任快步冲进病房,监护仪的低压警报声此起彼伏:“我就说中药不靠谱!马上停用,准备多巴胺升压!”苏怀瑾却冷静地再次搭脉,散脉虽仍浮大,但节律稍有收敛,同时CVP升至8cmH?O:“脉散但神志清楚,这是‘舍脉从症’,说明心气在慢慢恢复。”她果断调整处方,“红参须减半,改为每小时温服30ml,就像给虚弱的心脏小剂量多次补充能量。”

三天后的心脏彩超室,探头在陈志强胸口滑动时,技师突然出声:“LVEF升到43%了!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王秀英喜极而泣,握住苏怀瑾的手久久不放。苏怀瑾看着监测屏上趋于平稳的脉象,散脉已转为濡细,虽仍虚弱但有了一丝胃气:“生脉饮中的人参皂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米力农的作用机制不同,两者互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ICU的仪器滴答声中,中药的甘香与消毒水味奇妙地融合。苏怀瑾翻开陈志强的饮食记录,发现流质食物摄入不足30%:“您丈夫的脾胃就像刚经历过地震的道路,得用山药粥、莲子羹慢慢养护,比静脉营养更能治本。”小林捧着《中药药理学》感慨:“原来麦冬能抑制心肌纤维化,和ACEI类药物的作用原理相似!”苏怀瑾点头:“我们做过药代动力学实验,辰时(7-9点)服药的血药浓度峰值,正好对应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高峰,这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

当陈志强的脉象终于出现一丝和缓,苏怀瑾刚在会诊记录上写下“心气渐复”,肿瘤科王医生推门而入,面色凝重:“4床肺癌晚期患者,脉像屋漏雨般滴滴答答,家属希望中医介入缓解痛苦。”

苏怀瑾望向窗外,铅灰色的云层压得人喘不过气,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散脉尚可调理,真脏脉却是脏器衰竭的征兆。”她摘下手套,生脉饮的余温还留在掌心,转身走向肿瘤科病房,白大褂在走廊的穿堂风中轻轻扬起。诊疗台上,陈志强的中药袋还冒着热气,而新的挑战已经到来——那是比散脉更需要直面生死的真脏脉,等待着她用最后一丝药力,为生命送去温暖的守护。

ICU的门再次打开,监护仪的荧光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苏怀瑾知道,中医的智慧不仅在于起死回生,更在于对生命的敬畏与温柔。三指之下,是脉搏的跳动,更是千年医道的传承,在现代医学的强光下,这份古老的智慧正绽放出别样的光芒。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岐黄手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