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单薄少年已是玉树临风,任谁看了都会赞声“好郎君”的玉人。
这些年在他的努力下,他旗下帝国商队,足迹遍布百越、阴山。向北走过了东胡、楼烦、林胡、匈奴、岁莫等部族,向南走过了瓯越、扬越、骆越、闽越、杨越,甚至发现了夜郎国的踪迹。
他从北方带回的牛马无数,有效支持了秦国的农业发展,这些年秦王能连续不断地向六国发兵,张良是要记下一功的。
严江一一品尝了张良带来的各种茶叶,悠然问:“子房最近可好?”
“谢次卿关怀,良甚好。”走过了东南西北,张良早已不是当年的冲动少年,他淡然自若地讲解着这些年的见闻,同时也敏锐发现秦国这些年的不同之处。
“可成家了?”严江笑问。
“不曾,吾漂泊在外,何必耽误女子年华,”张良说到这,微微笑道,“家父倒催促了几次,但吾弟有子后,便不再心急了。”
张家入秦之时,他弟弟才八岁,吃过一段苦头,如今已经成家,在咸阳学宫求学,准备在秦朝中混。
严江想起历史上张良弟弟死了不葬,张良走遍全国找大力士的故事,笑道:“那要恭喜子房。”
两人寒暄了两句客套话,张良便珍而重之地将一张绸图拿出,其上画着匈奴各部草场、人数,以及牛羊马皮的细节。
严江一一看去,向张良道了声谢。
“只是为天下安宁罢了。”张良叹息道。
“怎么,看破红尘,想归隐山林,修成神仙了?”严江调笑道。
“严子不是自称西王母之使么,若神仙皆如你这般,那还是不成得好。”张良绵里藏针地道。
严江朗声笑道:“这话,我便当夸奖收下了。”
沉默了一上,他还是问道:“你有什么打算,这商路之主,还要继续么?”
张良笑道:“严子这是要鸟尽弓藏?”
“给你机会,你不要,就不知下次是几时了,”严江悠然道,“你不是我,难以四海为家。”
张良笑意一敛。
严子这是在邀他入朝。
而张氏一族曾经五代事韩,他父亲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为秦王效力,那现在的问题,就是他要不要担下这复兴家族荣耀的担子。
“秦王如今,行事柔和许多,想是次卿之功吧。”张良试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