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这位大哥,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孩子就有救了。作为母亲,我有难言之隐,无法抚养这个孩子,大哥你就行行好,收养了这个孩子吧,如果你有困难,也可以送到儿童福利院,给国家抚养。
&ldo;附人民币六十五元,这是我仅有的财产。
&ldo;又:我已经给孩子想好了名字,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叫爱思。至于姓氏,第一个将孩子抱起来的大哥,他姓什么孩子就姓什么。&rdo;
落款是&ldo;孩子的母亲&rdo;。
整封信字迹隽秀,思路清晰,写得不慌不忙。
把她从缸里抱出来的人姓茅,就是茅太太的丈夫。
根据孩子母亲的意愿,孩子就叫茅爱思。
重复一遍:茅爱思。
既然是&ldo;遗弃&rdo;,为什么不把婴儿放在人多的大街上?而是放在阴森森的地下室里。
如果没有工程队的破门而入,等待孩子的将是饿死冻死,甚至被老鼠当作一顿美餐……这些潜在的危险,作为母亲难道毫无预见?
孩子已经出生,她怎么连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她自己又是如何离开更衣室的?难道她会就地蒸发?
几个疑问徘徊在众人心头,只是大家都没有说出口。
还有一条并不起眼的线索:从进入地下室开始数,更衣室是第3间。
那个手机号码的尾数也是3。
茅爱思的身世,就这样倒数着开始了。第四章冰棺(5)
第8小节
发现女婴的日子是1984年7月26日,这一天理所当然成了茅爱思的生日,尽管当时看上去她已经有两三个月大了,但这无关紧要。
其实茅家夫妇已经有一个十四岁的儿子,在念初二,而茅太太一直想要个女儿,就决定收养这个女婴。但是没过多久,茅爱思就被送进了儿童福利院。
&ldo;怎么没有收养下去?&rdo;彭龙华问茅太太,&ldo;是经济状况不允许,还是另有原因?&rdo;
茅太太沉默了许久,才说:&ldo;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有一件事,让我觉得不舒服。&rdo;
&ldo;不舒服&rdo;,这是茅太太选用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