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弘阳国派工匠、技术人员、文化工作者支援盟友朱瓦国,弘阳国也提供一些粮食武器,接纳朱瓦国难民。
朱瓦国有3000年的历史,但是现在表现不佳,经常被各种外来势力征服,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文化,客观上丰富了朱瓦国的文化宝库,却也削弱了朱瓦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曾经的文明古国,现在怎么这么孱弱和落后了?”江安对朱瓦国的衰落表示困惑,也庆幸它不是强国,没有与自己国家为敌。
支援朱瓦国的人员难以适应它的食物,朱瓦国的食物多是糊糊,而且多放香料,弘阳国的支援人员吃了这些食物,很快就拉稀了,他们请求江安运送家乡和本国的食物过来。
“朱瓦国真是美食荒漠,还得我们亲自运送食物过来,教当地居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食。”江安对这些支援朱瓦国的代表说道,眼睛里满是霸气和威严。
朱瓦国沉迷于宗教,国民毫无战斗力,而且僧侣不事生产,国家也需要依靠宗教维持稳定,国家也进行世俗化改革,但是收效甚微。
“朱瓦国的事情为什么总是这么糟糕,也许它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家的条件吧?”江安对这个国家满是傲慢和轻视,却也对其居民的同情。
皇子江迎涵、江夏彦也来首都继续治理国家,他们派代理人管理自己的领地。
江迎涵推荐商人黄云逸到海外收集情报,同时让其上表,说明经济管理和国家对待商人政策。
黄云逸油光满面,身穿绫罗绸缎,他提交对待商人政策的建议书。
建议书上有平衡农业和商业的关系、保护本国资本、制定商业法规和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和引导。
江安同意黄云逸的建议,让其退下。
江夏彦提出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的提议。
刑部上书制定弘阳国宪法,明确政治体制、国旗、国歌和文化经济制度。
政治上,弘阳国的政治体制是内阁制,宰相负责国家事务,君主是国家元首、象征。
国旗是黑龙旗,红色底图,黑色勾边,中间有一条黑龙,用红色线条勾勒黑龙轮廓;国徽也跟国旗一样,不过国徽是圆形图案,黑色勾边上雕刻传统纹饰。
国歌是《东方之龙》,歌词偏向古风,歌曲是传统歌曲,赞扬弘阳国的悠久历史和鼓励民众发展国家。
文化上采取传统文化为主和包容共生的制度。
经济上采取工商业、农业共同发展的制度。
江安和皇子江迎涵、江夏彦以及百官参加升旗仪式,周围的百姓也参加这个仪式,军乐队唱新编的国歌,全体成员行注目礼。
江安站在主席台上,头戴传统王冠,身穿黄袍,胸上佩戴国徽,有一种古代王朝和近现代国家相结合的感觉。
妻子苏清婉也支持江迎涵的改革,她找到自己的家人,宣布支持江迎涵的改革,他家人也发挥人脉关系,支持江迎涵。
侍卫刘蓝、赵岚也纷纷支持江迎涵的改革,希望时刻保卫江迎涵。
朱瓦国的代表也来到首都南都,寻求皇帝江安华皇子江迎涵的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当朱瓦国各个省份的仲裁者,调停他们国家的矛盾。
江迎涵和江安应允,开设国际事务仲裁机构,成为东方世界的“东方宪兵”。
在朱瓦国,当地军队和弘阳国国际志愿者一同对抗敌人,他们的南方地区被吉罗格侵略,那里的居民已经认同吉罗格文化,甚至背叛朱瓦国,成为他们的敌人。
“真是太可惜了,同室操戈。”江迎涵对此评价道。
弘阳国的志愿者建设水井、农田、医院、官府、道路、水利工程。
首先是农田,朱瓦国有旱、雨两季,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实在是不适合农业生产。
弘阳国的志愿者理清地产、修整农田,培训当地农民、提供高产品种、提供农业生产机器。
朱瓦国诸侯割据、气候恶劣、政治落后,各个省份的田地划分不明确,地主士绅势力强大,像是治理国家失败的典型案例。
志愿者难以忍受湿热气候,纷纷减员,频繁的轮换也增加运送费用和人力成本。
水井和医院也是困难重重,当地水质混浊,疾病频发,训练当地的医生和修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