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没有犹豫地接过。
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无论沈三炮出于什么目的,对他而言,都只是工作。
他轻轻敲击盘沿,倾听声音,又仔细观察釉面和底足,最后问道:“老先生,您确定这是家传的?”
“当然!我祖父那辈就有了。”老者信誓旦旦。
杨帆点头:“那您祖父一定很了不起,能在1940年代就得到这么新的‘宋代官窑。”
全场哗然。
老者脸色大变:“你、你胡说什么?证据呢?”
“这件瓷盘的胎质过于细腻,釉下气泡分布规律,是典型的现代电窑烧制特征。”杨帆平静地说道。
“而且底足的‘官’字写法与宋代官窑标准不符,这是民国以后的写法,不信的话可以拿一些工艺品对比一下。”
沈三炮不知何时已站在杨帆身后,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杨先生果然好眼力。”
老者慌乱地收起瓷盘匆匆离开,其他藏家纷纷向杨帆投来敬佩的目光。
接下来杨帆也品鉴了几件藏家们拿出来的古玩,基本上都是真品,反而沈三炮并没有继续开口,任凭他们找杨帆当掌眼。
很快到了正午时分,交流会结束了,不少人本来是想要请杨帆吃饭的,但也都是说下次再约时间。
杨帆很清楚,这里是沈三炮的主场,哪里有越俎代庖的事,加上他们和沈三炮虽然熟络,但始终能看出对沈三炮的一些尊敬。
人群离开之后,沈三炮笑道:“真是精彩啊,杨先生如此年轻,眼力却这么厉害,那天晚上我还不相信,现在算是相信了,这一百万,值啊!”
“沈爷客气了,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了。”杨帆深吸一口气,也客气地回应。
一百万请自己来给大伙当掌眼?
傻子才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所谓私人交流会,其实就是沈三炮安排来试探自己的。
“行,我叫人送你回去。”
“对了,杨先生,我最近收了几件东西,明天我想请你来给我看看。”沈三炮笑容满面地说道。
“当然了,明天的出场费,我会另外算,但绝对不会比今天少。”
回到了琅琊阁,李大海等人都在询问杨帆今天的情况,杨帆也只是说了去了一个私人的收藏室,然后掌眼了几件古玩,李大海他们听了之后都纷纷大惊。
“这老板是谁啊?也太阔气了吧,半个上午的时间就出一百万的出场费!”
杨帆没有说是哪个老板,只是说了城中的一个集团老总,其他没有多说就进去了。
整个下午杨帆都没有太多心思工作,都在想着沈三炮今天意欲何为。
沈三炮今天的态度实在是太热情了,如果不是知道这人的底细,真以为沈三炮是个善长仁翁。
不过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对沈三炮的请求,他又无法拒绝。
一夜无话,第二天,杨帆一早就被黑衣男子给接到了城郊的一个茶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