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现代锦衣卫电影 > 第137章(第1页)

第137章(第1页)

接下来的事情便比较简单了,在定襄县城破之后,忻州也由一个香窝窝变作了臭狗屎,有了张家前期地运作,张克俭顺理成章且毫无意外地得到了这个职位。

但是,张克俭始终却是感到心中不快。

自从知道了自己地出身之后,张克俭便也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许多科举文章之外地特别训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保守秘密地重要性与必要性。

对于这一点,张克俭其实是没有任何地不同意见的,但他心中颇为不甘与不忿的,是家族对于自己的那种&ldo;不信任&rdo;。

在张克俭看来,除自己之外,通州张家并没有什么杰出地人才,而且在通州张家地这一脉子弟中,张克俭也确实是表现的最为优异地一个人。

不过,多年地特殊学习,也让张克俭隐约地明白了一件事情:通州张家地实力,绝对不仅仅是如今表露给世人的这些。

别的姑且不论,就是昔日同窗地那几个成绩特别优异地学子之中,张克俭便从来没有在通州张家的子弟中发现过。

这一点疑问,直到张克俭在中进士之后才可以确认:那个籍贯在河北保定府的一甲第三名,也就是俗称地&ldo;探花&rdo;,绝对正是自己的同窗之一!

虽然几年中大家都没有说过什么话,但是从那些递到老师们手中地纸条里,大家也还是能够对彼此地学识有一个大概地估计的。

尽管之前从来都没有见过李探花的脸,但张克俭对于他那双清亮地眼睛、以及一些习惯性的动作,却是绝对不会忘怀、也绝对不会搞错的!

但是,那个人却不姓张,而是姓李。

然而,这个李探花,却是并没有被张家列入到张克俭所交往地&ldo;自己人&rdo;名单之中,由此张克俭也才确切地知道,自己究竟是被隐瞒了有多少地秘密!

这次来忻州,张克俭从通州老家直接所带来的人并不多,其余都是家族公开从四处招募而来的,但张克俭知道,这些人的来历,却是绝对不会那么地简单的。

事实上,张克俭的父亲也明确地告诉他,这些人,他都可以象是对待从自己家中所带来的人那样地信任与使用。

这句话本身,便已经是给张克俭传递了太多地信息了,但他也同样只是默默地叩别了家中父母,没有多问一句不该问的话!

此次忻州辎重营一事,让张克俭实在是喜忧参半。

事实上,这个辎重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张克俭为了印证自己心中地一些疑惑之事而有意为之的。

因为不可知的原因,在张克俭就任以来,臆想中的来自于家族地干涉并没有发生,甚至没有只言片语地消息发到张克俭地手中,这也让他隐约地有些惶惑与不安。

当然,那些被他摆在明面上的理由,也确实是张克俭所希望达成地诸多目标中的一部分,而这次事态地发展,使作为始作俑者地张克俭,也是无比地意外之极。

在最一开始时,张克俭的最低希望只是能够由此验证一下,那个关于大同总兵胡云峰相勾结蛮族的传闻是否属实。

其实张克俭对这个愿望的期望值并不太高,因为胡云峰此次的事情弄的风风雨雨、沸沸扬扬,可谓已经是举国皆知,张克俭也不指望胡云峰会在这种时候还傻兮兮地跳出来。

不过,几经权衡之后,张克俭还是想要做些什么,也以此来证明什么。

随着地位的迁升和所知所闻地日渐广博,张克俭心中地那份积郁之气,却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浓,甚至让他几欲感到窒息了。

事实上,在魏忠贤当政时期,张家的势力也一度达到了顶峰,但是还不等他们有所行动的时候,崇祯皇帝却是异峰突起,让他们根本就来不及有任何地反应。

这些事情,要怪也只能是怪天启皇帝朱由校死的太过于突然,而且他的死因也充满了古怪离奇‐‐竟然是溺水后病死的!

如果说崇祯的登基对于张家还不是最为致命地打击的话,在这些年的潜心琢磨下,张克俭却是隐隐约约地得出了一个让他自己也有些不大敢相信的认知。

他们京师通州地张家这一脉子孙,很可能还真的只是一个旁支‐‐而且还是无关紧要地那一种,只有是这样,一些历年来让张克俭百思不得其解地事情,才可以大多都有了顺理成章地解释。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在张家之中,张克俭自己并不是那真正地嫡系,因此那些最为隐私地秘密,也自然就不会让他知道。

只是,建立在这一种揣测上所构建地模型,无法象是另一种可能那样,很好地诠释所有可疑地问题,说明这其间还有一些问题是张克俭所不知道、或者是还没有想到、想通的。

有了这许多的顾虑之后,张克俭最终也只能是决定按部就班地行事了,而他在迄今为止所做地每一件事情,也是一个优秀地地方官所应当做到的,可以当得起任何人地诘难。

最终,辎重营却是果然、当然、竟然就这么中伏了。

事情至此似乎基本已然结束了,但张克俭的疑惑,却是不减反增地更多了!

作为堂堂地一镇总兵,胡云峰果然、当然、竟然就是如此地愚蠢吗?

事实上,辎重营一事的后续效应,也不过才刚刚开始发酵,而张克俭,也终于由此而从家中得知了,一个朝中他所绝对没有想到过的大佬,竟然却是&ldo;自家&rdo;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