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地凝目细观天象之后,张知秋猛然地冲回卧室,随即直接地返回到现代地北京!
十月地北京,气温还不算很低,但赤身裸体地张知秋仍然是忍不住地打了一个哆嗦;紧接着却是迫不及待的从这个通惠河上地涵管壁上摸出来自己的手机。
手机关机!
在连续地两次重启未果之后,张知秋终于醒悟到,虽然自己地这款苹果手机待机时间足够地长,但是自己已经足足有十几天没有充电了!
其实,不是张知秋没想到在自己离开之时要关机,只是他还是在心中存有了一个侥幸地希望:万一自己地父母要给自己打来电话呢?
身无寸缕地张知秋没有久留,转身又返回到了明朝。
就在张知秋有些惶然不知所以之际,街上却是开始打更了,单调的一慢一快两声鼓响,连响三次,正是刚刚起更时的打法,也就是说,此刻才是一更!
张知秋顿时为之一愣。
古代从西周时开始,就已使用的是十二时辰制,汉代正式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也就是一个时辰是现代地两小时。
除此之外,十二时辰通常也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ldo;子时&rdo;,午夜1时至3时为&ldo;丑时&rdo;,后半夜3时至5时为&ldo;寅时&rdo;,早上5时至7时为&ldo;卯时&rdo;,上午7时至9时为&ldo;辰时&rdo;,9时至11时为&ldo;巳时&rdo;,11时至下午1时为&ldo;午时&rdo;,中午1时至3时为&ldo;未时&rdo;,下午3时至5时为&ldo;申时&rdo;,下午5时至7时为&ldo;酉时&rdo;,晚上7时至9时为&ldo;戌时&rdo;,9时至11时为&ldo;亥时&rdo;。
到宋朝时,又进一步把十二时辰中地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如子初、子正、丑初、丑正,如此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在白天的时候,古代主要由日晷和漏壶等计时,在晚上则是依赖于打更。
古人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一百二十分钟,并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二十四分钟。
听着这锣鼓声渐远,张知秋终于地回过神来:那个&ldo;馒头山&rdo;空间里的时间,与这现实里的时间应该却是不同步的!
想到这里,张知秋到也豁然开朗: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释那个白萝卜地&ldo;异状&rdo;,并非是那个白萝卜的长势异常,而是那里的时间原本就要比外界过的要快的多!
想通这一点,张知秋顿时不由地极为遗憾:如果那个山头不是全是石头而是泥土的话,自己恐怕是光靠种地也能发财了,哪还用象如今这般食不果腹地寄人篱下……
第七十六章发财大计
更新时间2012-2-2117:57:23字数:3039
张知秋从来都没有想到,原来这觉睡多了也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在张知秋的印象中,自己在现代时还从来没有在晚上七点便上床睡觉的经历。
尽管昨晚爬了不知道有多少小时地山路,但是因为馒头山所在之处和这大明地时间并不一致地缘故,张知秋还是有极其充足地时间去养精蓄锐。
不过,虽然睡的很早,但第二天在张知秋起床的时候,却是顶了两个老大的黑眼圈,隐约记得晚上曾经是在不停地做梦,但具体梦到些什么,早上睁眼之后却是已然忘的一干二净了。
后半夜的时候,张知秋倒是曾经被尿憋醒过,但这屋里却是肯定没有厕所的,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张知秋的卧室里,也没有人给他准备一个尿盆、夜壶什么的东东。
听着窗外瑟瑟地秋风,张知秋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后,却是一眼便看到了昨晚随手放在床头的那个不明材质地小鼎。
二话不说地解裤子放鸟,张知秋远远地将小鼎放到了门口,然后满满当当地盛足了一杯……
与现代的城市甚至农村都不同,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在县城、乃至于京师这样地大都市之中的居民家里,基本也都是会或多或少地喂养着一些鸡的,母鸡下蛋,公鸡则是用来报时的。
当张知秋被此起彼伏的公鸡叫声吵醒的时候,窗外仍然是漆黑一片,胖子恨恨地把被子拉到脑袋之上,尝试着继续自己与周公女儿的幽会。
不过,或许是被这公鸡所惊,接下来的一个早上,张知秋都是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地朦胧着,眼前却是不时闪现着一个非常丑怪地小野鸡的模样,不停地用一种刮锅底般的声音在向他拼命地叫嚣着。
之所以敢于确定这不是一只公鸡而是野鸡,是因为这贼厮鸟虽然毛色黯淡无光丑不堪言,但尾羽却是有那么几根长的离谱‐‐这当然是相对于公鸡的尾巴而言,是以张知秋直觉地便认定,这是一只野鸡。
至于前边要加个&ldo;小&rdo;字,是因为这鸡看起来也就比一只鸽子肥不了多少,还不及一只母鸡大,当然就是小野鸡了。
不过,张知秋可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野鸡的叫声竟然会是如此地难听,而且他还莫名其妙的感觉到,那只上蹦下跳的小野鸡其实却是在狂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