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昨夜颠鸾倒凤到深夜,可萧轼和慕长生起床倒不费劲。
行军近一年,他们早已养成早起的习惯。
洗漱之后,小王公公又给萧轼捧来新的官服。
兵部侍郎从三品,仍是朱红色。
慕长生张开胳膊,一边让小王公公帮他穿龙袍,一边说道,“皇后受册可能还得再等些时日,女人的龙凤珠翠冠、礼服不适合你,我让人给你打造适合男子的头冠,礼服也换成男服。不过,金册金宝,会尽快给你,好让你有皇后之实……”
萧轼不爱听这些,只想赶紧去上朝。
听听那些朝臣对农事有何建议。
可等他终于上了朝堂,一听户部官员说起恢复农业生产的那些对策,就直摇头。
以为免了三年赋税就够了?
见他摇头,同平章事许大人便问道,“萧大人可是有其它法子?”
这人话音一落,满朝文武百官都朝他看了过来。
目光灼灼。
有打量的、有嘲讽的,有等着看笑话的……
萧轼直接无视这些目光,也不管这许大人是何意了。
站出列,举着朱色牙板,沉着冷静地说道,“大康征战多年,民生凋敝,如今急需恢复农业生产,恢复人口。可光免除赋税还不足够。目前大康农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粮食产量太低,农业生产效率太低。就拿鱼米之乡的江南来说,一般亩产量也不过三百来斤,若是产量能翻一番,必然能解决如今燃眉之急。若是使用效率更高的新农具,即使家中已无壮年男丁,妇孺也可从事农业生产……再多修水利,争取丰水期不发大水,枯水期不干旱……”
他话音才落,就有户部官员反驳道,“真是不知农事辛苦,产量翻一番,谈何容易?多修水利,银子呢?”
萧轼正要辩驳,又见工部一官员出列说道,“自然容易!下官调来京城之前,曾是云州知州。我云州青城县,水稻产量就能亩产八百斤,青城还修了一个复闸,去年,云州水患厉害,可青城就未曾受过半分水患之苦。而当初修建水闸,青城知县只拨款区区两千两白银……”
他话音一落,众文武百官顿时议论纷纷,又听是云州青城,皇上的成长之地。
众官员又变得神色复杂,仿佛这工部官员全是为了拍皇上马屁才说的这些虚妄之言。
而萧轼,盯着着那官员看了一会儿,见果然是以前的云州知州朱大人。
等议论声小了些,朱大人又说道,“这事,先帝已派人考察,诸位大人无须质疑。且,当初,在青城造出新式农具的正是当今的陛下,而修建水闸的正是萧大人!”
这下,议论声更大了。不过,均是将信将疑。
好在有户部尚书李大人、工部尚书邱大人出列澄清。
“确有此事!”
等他们议论够了,慕长生才开口说道,“许大人,李大人,邱大人,对恢复农业生产,可有更好的建议?”
这回,许大人拱手道,“萧大人所言极是!”
慕长生轻笑一声,“既然许大人都觉得萧大人所言甚好,那户部尚书李大人,就要尽快拟一个章程出来,绝不能误了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