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已经花了两千块重新换上了本地手机卡,但固话的通话费用可比手机便宜多了,她才不要白浪费钱。
初中生们听她打电话给“公主日记”的店长,叮嘱再给顾客寄衣服时增加水中花以及玩偶背花篓还有水晶琉璃花作为礼品。
那头店长询问:“每个人都送吗?”
“对,都送,三样随机送。然后把所有的宣传单都附在里面。”
等她挂了电话,班长提出疑问:“她们当中应该有不少人没做干花贺卡的生意吧,你干嘛还把其他宣传单再发给她们?浪费哦。”
这种花花绿绿的宣传单印刷成本可不低,而且用的纸也贵。
江海潮哪里可能不心疼呢,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啊。
“她们不想卖贺卡,不代表她们就对我们的其他产品没兴趣。况且一次不心动不代表下一次也不动心。否则电视上的gg为什么要天天打呢?”
好吧,你掏钱你有理。
OK,我们暂且接受你的逻辑。
小伙伴们正互相交换眼神,门口响起了敲门声。镇政府的冯干事笑容可掬地跟江海潮打招呼:“哟,妹头,回来啦。刚好,给你带了两位精兵强将来。囔,这二位都是中专毕业的高材生。我们这是正儿八经支持厂里发展,把人才特地给你们送过来。”
原本忙着干活的两个小姐姐瞬间紧张起来,全都盯着江海潮看。
完蛋了,中专生啊,那可真是高材生哦。
不像她俩,连初中毕业证都要到七月份才能拿到手。
来了两个中专高材生,她俩估计只能拿着一个月的工资被扫地出门了。
第195章
没那么多花
没错,这两个小姐姐都是初三学生,不打算参加中考的那种。用二十年后的话来说,妥妥的九漏鱼。
可这倒不是她俩不思进取,自甘堕落;而是现在农村初中的升学率太低了,即便参加中考,能升学的,也不到一半人。
其中缘由,有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因素,也有政策倾斜造成的后果。
比如说湖港镇初中的孩子,虽然跟城里学生用同一张中考卷,但哪怕他们是市中考状元,也不可能考上一中。
因为按照政策要求,发到他们手上的中考指南上压根没有市区高中的代码,志愿表里也没相关选项。
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县中和县二中,其次是乡镇高中。可自打公社高中停办合并之后,有乡镇高中的,据江海潮所知,本县只有三所。
眼下,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全国80%的人口为农业人口。江海潮也模模糊糊感觉本地农村学生的总数是城市学生的好几倍,可对他们开放的高中大门却不到后者的一半。
这种嘴大肚子小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的高中录取分数线要比城市生源高了足足近二十分。
简而言之,充分体现了《道德经》里所言的: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湖港镇初中都已经把“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当成圭臬了,每年能考上中专和高中的加在一起,全年级六个班三百来号人,总数也不超过三十人。
至于剩下的,要么读几年技校或者成-人教育,毕业等于失业,出来再找地方打工;要么直接放弃中考,想办法出去学门手艺。
当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时候,初三升学无望的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放弃中考离开学校再正常不过了。有些学习不开窍的,甚至初二就走了,到时候想起来就回来拿一张初中毕业证书,想不起来也就算了。反正这张文凭也不能帮他们敲响哪扇金光灿灿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