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碰上诈骗犯啊。
现在除非是两家单位做公对公的生意,否则这种面对面的私人卖卖,哪怕是上万的交易,那也绝大部分都是用现金。
小孩子们可慌了,愣是喊家公爷爷带人去信用社现场交易,起码信用社有验钞机啊。再说进了信用社的门,假钞成了存折上的数字,再假也是真钞了。
乖乖,这个大手笔成功轰动全场。好多人都稀奇,甚至还带动了原本打算过来批发鲜切花的贩子,跑来试水了一波干花工艺品。
等到晚上天黑透了,鲜花交易市场关门了,江海潮他们感觉自己要被蚊子抬走了,大家才拖着沉重的两条腿回家。
太累了,今天实在太忙了,他们连午饭和晚饭都没正经吃,都是胡乱对付的。而且因为累过头,现在大家也没胃口,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喝着豆浆吃青团,甜的好补充能量。
江海潮深吸一口气,努力打起精神问海音:“今天鲜切花卖出了多少啊?”
“总销量是二十六万支,其中差不多十万支是批发的,剩下的全是零售。”
周雪莹在心里算了笔账,江海潮从其他地方调了10万支鲜花过来,哪怕每支只加一毛钱转手,那也能挣一万块啊。
好厉害!一天成就一位万元户。
其实她算少了,鲜切花利润大不是吹的,成本和批发之间就能翻倍。以月季花为例,它在省城全年平均生产成本单价为两毛五,但平均批发价是八毛钱,等到零售,价格又要往上加。
今天这10万支临时补货的鲜切花,毛利润其实有三万五。刨除所有的开支之后,净利润差不多是三万块。
当然,这是做生意时所谓的贼吃肉。考验的是眼光和魄力,下手时机早了晚了挣不到钱不说,花砸在手里烂掉还会亏本。
否则也不会有胆量做买卖的永远是少数人了。
现在,后悔花种少了的湖港人就不在少数。
江海潮他们在家坐了没几分钟,便有人上门打听能不能去杨家圩的大棚补货。
花市火爆,人潮汹涌,意味着有大批游客被分流到了各个村里去。
江家村刚好挨着镇上,下来的游客更多。他们好多人直接从院子里买了盆花走,短短大半天的时间,便清空了小院。到傍晚时分,几乎已经没人家还剩下花了。更别说自留地上的鲜切花了,除了打花苞苞的那些,其他的早已秃了头,只能慢慢长了。
江海潮逼迫自己站起身跟人讲话:“有,要多少报个数,我好通知人补货。”
修远大妈赶紧报数,她不仅要给自己加补货,还得替她娘家要。
要说湖港镇变成鲜花小镇,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都改造成了花圃,损失最大的人是谁?自然是她家。
年前她家一直在各个村之间收菜,供应县中的盒饭生意,一天起码有两位数的进账。
结果大家不种菜了改种花了,湖港镇根本没那么多菜供应。做生意由江海潮牵线,转移给了江口镇的菜头大爹。得亏他们家还有们做豆腐的生意,否则她要心痛死。
现在看来还是改种花好,算下来,挣的一点也不比收菜的时候少。
研究生姐姐接完电话以后,一边给她师兄报单子一边迟疑地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猜测:“我总觉得照这么下去会本末倒置,以后搞不好是省城从湖港进花卖。”
师兄悚然一惊:“那我们干什么?”
“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吧。”
不是她危言耸听啊,她真这样怀疑。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好多时候人和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