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民族英雄的歌曲有哪些 > 第422章 科举的功劳(第2页)

第422章 科举的功劳(第2页)

但即便是相信隋朝设置进士科的学者,也都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是开皇七年设置的,也就是隋文帝时期,一派认为是大业年间,这才是隋炀帝时期。

但是一些相信唐朝设置进士科的学者,则是去寻找了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诏书史料,在其中提到科举的地方,有其他科目名称,但就是没发现提到进士科三个字。

所以,广吹们可千万别再吹了,现在人们大多还是认为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主流学界目前也没改变这个说法,但是有力的证据是真的没找到。

要是再吹什么隋炀帝开创科举,功在千秋,引起主流学界的注意,到时候抽时间深入研究,说不定隋炀帝的这份功劳都要被主流学界给锤掉了!】

。。。

“混账,混账,朕。。。哪里是吹的?”

隋炀帝气得面色发红!

。。。

【另外,那些吹捧隋炀帝的人,只怕好多都不明白进士科是个什么意思?

怕不是都是以为跟后来的进士考试一样?

事实上,两者有本质的差别。

科举科举,其本来的意思是分科察举的意思,就像汉朝的举孝廉,举茂才一样,都是选拔官吏,但是考察的侧重点和方向不一样。

所以,所谓的进士科,就是现在的语文,数学,化学,物理这些科目一样的,是一个考试科目,主要考的是时政,策论一类的知识。

同样的科目还有很多,比如明经科,就是考什么四书五经,论语之类的。

还有明算科,就是考数学的,明法科,考法律的,其他的还有什么秀才,俊士,明字,一史,开元礼等等好多科目,最多的时候,几乎有超过一百种不同的科目。

甚至还出现过道举,也就是考道家经典的。

当然还有一个很出名的科目,叫做武举,是武则天设置的,用来选拔武将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武举被很多人认为是很好的一个科目,只是后面越来越没落了。

这些科目,都是朝廷为了选拔不同能力的人才所设置的。

而现代人所熟知的进士呢?

则是一种级别的称呼。

包括秀才也变成了级别的称呼,这两个再加上一个举人,就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科举三大级别。

先考中秀才,再考中举人,最后考中进士,进士里面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了。

至于为啥科目名称演变成了级别名称?

那是因为在唐朝时,进士科最受重视的一科,考中的人,授予的官职也更加的重要,所以报名参加的人非常多。

因此,逐渐演变之下,到了宋朝,就干脆废除了其他所有的科目,只保留进士科,所以最后能高中的,就被称为了进士。

秀才则是因为唐朝的秀才科考核太严格,要求太高了,录取率超低,所以后来没什么人报考,慢慢就干脆裁撤了。

秀才也慢慢变成了一种对读书人的称呼,最后成为了功名的级别称呼。

现在网络上有不少人,一说起科举就是持有完全否定态度,说什么只会拿着个《论语》在那里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又说什么八股文害死人。

那要么就是什么都不懂,跟着别人乱喊,要么就是明明懂,非要别有用心的瞎扯淡。

很显然,从上面的那些科目来看,古代的科举考试的内容覆盖面是很全面的,跟现在的大学分专业学习差不多。

最多不过就是因为古代的整体的科技水平不及现代,所以没有什么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科技科目罢了。

即便是宋朝时期只剩下进士科,但也将原本的其他科目的一些考试内容给容纳进来了,同样是什么四书五经,时政经济,律法算术都是有所涉及的。

也就是到了清朝,爱新觉罗家为了愚民,才彻底搞成了整天就知道之乎者也,其他干啥啥也不行的样子了。

同样,所谓的朱元璋搞八股文害死人,也是一样。

朱元璋搞的八股文,只是一种写文章的格式,虽然造成了写文章的一定难度,但并不限制意思的表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