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清平乐村居的出处 > 第152页(第1页)

第152页(第1页)

“知府大人传话,今早去府城了。”张康毅轻描淡写地解释,收了伞斜靠在廊檐下的大花盆边,缓步上台阶。苏长青眉头微皱,“没啥事儿吧?”虽是这样问,心下却已经将近日家中村里各种事儿想了一遍,好像也没啥事值得惊动知府大人。“不是啥大事儿,就是巡查使大人对我的商队很感兴趣。”两人进正堂,张康毅向张氏问好,见苏婉手边的账本,笑道:“对着户口认人呢,也不出去村里玩,见了人都不大认识吧!”苏婉慢吞吞起身,“叔好,叔坐!”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囫囵演绎了礼数周全,拿起账本往东间去。没边界感的人,最是讨厌了,明知道她不爱出门,还戳硬伤,嘁,活该二十几了还打光棍!张氏也起身给两人腾地方,招呼坐着说话。通堂里剩两人,苏长青都没想着解释一下,反而道:“没个正经,以后再戳婉婉痛处,小心进不了我家门。”张康毅连连摆手,表示不敢了,方才说起正事。原来,昨日卫知府就让人传话,让他今日去府衙一趟。原本,张康毅被叫去府衙也没什么,不过是知府大人问些关于昌平本地的疑惑,他能察觉到,知府大人想给昌平找个生财之道。只是,此事需得慎之又慎,而眼下,巡查使又在府城,不好有大动作,免得被察觉一力否定。毕竟,为官者对经商之道念念不忘本就是大忌,更何况与自己一道,可以称得上官商勾结了!想到巡查使,张康毅也不想招人眼,就寻屈迎一番,专门做了儒雅的打扮。谁曾想,刚到府衙,行完礼都不让起身,巡查使直接发难,直指他商队携带大量粮食南下是何用意?就差直言他囤积居奇,用粮食发国难财!听到问话,张康毅便明了,今日谈话并非知府大人之意。此刻,见知府大人也不出声,就知晓,这一难关,得靠自己。当即俯身叩首,先行喊冤:“大人冤枉,草民商队南下是事实,携带大量粮食也是事实,但那些粮食并非草民所有。”“不是你的,那是谁的?你的商队还能帮别人运粮不成?”接二连三碰壁,刘仁同此次来北地巡查的首要目的眼看成空,心中很是恼怒。亲儿子不认他这个爹,他想带人回京城的愿望落空,太子表面帮他说话,实则连一点压力都不想给秦嵩云,搞得他毫无援手又连连碰壁。这口气,必须找个人出,这不,眼前这厮就是现成的发泄口,若是运作的好,既能砍了卫景行的左膀右臂,又是功劳一件,一石二鸟!“回大人,去年昌平雨水正常,庄稼收成算得上丰收,南边却是蝗灾侵袭,好多地方颗粒无收,草民在鲁地、临安、金陵乃至扬州等地皆有旧交,他们或是一方员外,或是经营酒楼客栈,去年秋就托镖局给草民带信,恳请草民帮他们购买粮食。”“大人也知晓,北地大旱近两年,好多人家都是靠番薯洋芋活命,去年秋收的粮食都紧着自家吃用,到今春也是见雨水好,才舍得将家中余量卖给粮铺,草民凭着在乡里交情以高于市价两文的价钱收粮,既没哄抬粮价,也无强买强卖。”“所购之粮也是各家自用,绝无囤积粮食发国难财的念头,还望大人明查!”说到最后,张康毅直接额头触地。上首,良久无言,半响,才有声音自屏风后传来,“既如此,那刘大人何不网开一面,粮食运往南边,只要不是高价售卖,平价予百姓,也算善事一件,刘大人就不必如此苛责了。”张康毅低着头,并不知说话之人是谁,好像上次来村里的巡查使,开口之人也没谁是这种口吻,他叩首再次感谢。末了,才是卫知府出声,让他退下。退出正堂,被面生的小厮带着出府衙,他也没多问,只最后掏出二两银子作感谢。现在想来,开口之人,极有可能比刘阁老更??????张康毅与苏长青对视,两人眼中皆是震惊,此次巡查使,竟然还有比刘阁老官职更高的人!且还如此低调,这,怎么看都不寻常!“你觉得??????”苏长青迟疑,他们都是地里刨食的庄稼人,如何清楚朝中之事,再说,比一品阁老还高,那得是王爷,还是??????太子!!!张康毅摇头,他也不清楚,那日巡查使一行人来村里,开口说话的只三人,还有三人一直没开口,也没见谁被特殊对待。“罢了,既然有人开口,刘大人还有所顾及,那日后应该不会找我们麻烦了!”张康毅看得很开,今儿来,主要是将刘阁老对村里以及他的态度传达一下,免得行事不讲究又被找茬。“你心里有数儿就行,我看这刘阁老,对我敌意大得很!”苏长青敲着桌子,这敌意恐怕是冲自家来的,毕竟,上次喝完酒小舅子就拉着他倒苦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若说对自家发难,应该也不至于,毕竟,秦家没动静。“巡查使啥时离开,这都大半个月了!”“应该快了,毕竟,来昌平了不去北关,有点过于厚此薄彼,边关守将应该会上书,圣上也不会给御史留把柄。”两人的疑惑没能解开,也未放在心上,不曾想,安儿休沐回家时,却带回意想不到的消息。伯牙与子期苏志安处于一种莫名的亢奋中,甚至走路都有同手同脚的趋势,但他特会伪装。脸色肃冷,眉毛微拢,表面看着一本正经,任谁都看不出他现在心里的小人儿已经在欢呼跳跃。下学后背着书包直接去城门口,望着他急匆匆的背影,甚至越发加快的脚步,张松张柏还以为有啥急事,收起玩闹的心思齐齐赶往城门口。苏种林的驴车早在等待,现在换了宽敞的新板车,周围其他牛车、驴车车主无不羡慕,见到人来,都很好奇。“你们村的娃来了,今儿好快,老哥还能多跑两趟。”苏种林转身一看,还真是自家村里的,连忙跳上车辕。苏志安上了车,见驴车就要走,连忙叫停,“其他人不坐车吗?”不说苏种林,就连张松张柏都好奇,“你不是有急事吗,出了书院一路不说话。”苏种林仰头向其他书院路口张望,道:“有急事咱就先回,他们估摸还得等一会,我快一点他们坐第二趟。”苏志安这才反应过来,挠头尴尬道:“也没啥急事,咱们等等吧!”大概一刻钟,人到齐了,车上吵吵嚷嚷,谁打算回家要钱买个话本,到时候大家传阅;有人墨条被同窗磕断了,找人手准备下次休沐在哪条巷子堵人;书院的饭难吃,顿顿洋芋,都不知道变个花样??????苏种林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最小的也就苏志安才九岁,大的都十五六了,他总觉得,村里越来越好,以后来府城读书考秀才的娃儿会更多,过两年得换个马骡或驴骡,不然这驴车都不够坐!到了村口,孩子们跳下车打招呼告别,苏种林乐呵呵叮嘱:“先回家啊,可别去河道玩。”一群孩子你推我挤应着,末了,提着书篓追打旁人,村口瞬间变得热闹。苏志安道了谢,转身就往村尾走,脚步飞快。张柏纳闷,“不是说没急事么?”“那可能是内急!”张松拎起两人的书篓往自家走。自苏志安、张良树用布包后,府城的学子都喜欢用布书包,他们住在书院的依然用书篓,休沐结束回书院时可以背吃的用的,方便!张柏挠头,内急为啥要急着回家,他们内急谁不是在路边地里找个隐蔽的地儿??????朱氏头发斑驳,黑白灰三色夹杂在一起,看着仿佛有五六十岁,可她才三十出头,正在院子的榆树下摘菜,见到儿子回来,连忙端出锅里馏着的甜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