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杰来人间。
俺村出了英雄汉哟,
人人都把英名传,
英呀么英名传。
黄百韬身边只剩下了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
有史料说,黄百韬在突围的路上被炮弹炸死。
但是,根据杨廷宴回忆,黄百韬死于自杀。
黄突出后,走至一茅棚附近,只剩我们两人,见四面皆有解放军包围,无法再走,即举枪自杀,但并未断气,我又加了一枪。
黄百韬死前曾向杨廷宴说了如下一段话:
我有三不解:一,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第四十四军两天?二,我在新安镇等待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三,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杨廷宴侥幸从战场上逃脱:
他自杀后,我伤心痛哭,这时来了一个解放军战士,我诳他说:&ldo;他是我哥哥,我母亲叫我来探看他,他死了我怎么回去向母亲说呢?&rdo;这个解放军战士同情我,还帮助我把黄埋了,让我走了。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晚上,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就这样被他的一个忠实的下属和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解放军战士草草地掩埋了。掩埋的具体位置不清,大约在小黄庄以西、碾庄圩车站以北几公里处的旷野上。
就在黄百韬被埋进旷野的那一天,徐州城外突然缓缓地走来一支队伍,满城的国民党军顿时不寒而栗:解放军动员支前民工将大约四千余名黄百韬兵团的伤兵抬进了徐州城。国民党军第八兵团司令官李弥说:&ldo;这件事比张良的楚歌还厉害。&rdo;
有记者追问道:&ldo;黄百韬到哪里去了?&rdo;
杜聿明回答:&ldo;他回家休息去了。&rdo;
杜聿明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下一步徐州战场该怎么办?
第十三章淮海战役:惊人的态势(1)
王老汉游击队
在某种程度上讲,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中旬,是高涨的作战积极性把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引入了绝境。
华东野战军全力围歼黄百韬兵团时,淮海战场上另外三个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始终是毛泽东关注的重点:在碾庄圩以西、徐州以东,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和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负责向东进攻以解救黄百韬,同时防卫徐州;在徐州以南,刘汝明的第八兵团和李延年的第六兵团,奉命沿津浦铁路北进参加会战;在徐州的西南方向,黄维的第十二兵团从河南境内的驻马店地区出发,不断东进向徐州靠近。由于华东野战军的顽强阻击,东进的邱清泉和李弥两兵团被迫停滞在碾庄圩西面的大许家,孙元良兵团因为徐州防务不敢轻易出动,于是,徐州附近的三个兵团近距离地扭结成一个坚硬的集群;而沿着津浦路北进的刘汝明和李延年两兵团,特别是李延年兵团,由于惧怕遭遇分割围歼,推进得十分迟缓;只有黄维兵团,始终在不顾一切地东进,以至最终形成孤军插入淮海战场的态势。因此,在黄百韬兵团被围歼的过程中,积极东进的黄维越来越成为注视的焦点‐‐从淮海战场的全局看,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进展的态势,将成为共产党方面如何进行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的重要决策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