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拳谚:肩在手前,手在脑后。
初始我也不解其含义,也没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的流失,有时候偶然想起这句话,说也怪,慢慢觉得理解了。
练拳就是这样,闷头练练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
等过段时日,偶然会有心得。
此时便如嚼甘怡,满口生香,遍体舒泰。
拳谚也有,身力到手,肩之所为,这句话比上面的好懂,意思是身体的力量要达到手上,肩关节是很重要的枢纽!
内功经也有肩关节往前软意一松,内劲无不出也一语。
按劲出先后,也是肩催肘,肘催手。
此言即是对肩在手前的诠释了。不过那个肩在手前,通俗,却难理解而已。
手在脑后,练拳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形意拳,重要的还是意字。
形为外在的反映,在意后。
意在形前,只不过意是比较难以觉察,只能通过形去判断意。
所以我觉得形意拳当初叫做意形拳比较合适啊。意是主动的,形是被动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哲学的含义也是没错的,意识依附于物质,也可以改变物质。
譬如谈恋爱,小恩小惠就可以使对方芳心大悦。
扯远了,一拳击出,都是意识在先,而后出手,先人不直说,而用脑字代替意识。
也许是因为那时心里没有意识这个词语吧。
真正有功夫的师父是什么样
真正有本事的师傅,第一、自己有功夫,第二、善于教人。
鉴别一个师傅,是否是真师傅呢?首先,看其言谈话语,接人待物的风格。
与真师傅交谈很轻松,相互之间距离很近,往往就是谈谈家常话。
与假大师交流,他架子端的比皇帝还要高三级。
为什么?因为他水平不高,如果他不端着点架子,就一下子让我们看出破绽来了。
其次,看其对武术,是否有自己的见解。
很多大师的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但都是抄拳谱的东西,让他们给你详细解释一下,他们就或旁顾左右而言它。
或云山雾罩把你弄得如入五里云雾,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明白;
或者用“大道无问”、“我告诉你,终究还是我的,只有你自己练出来的,才是你的”这样的官话来搪塞你。
而一个真有功夫的师傅,不会去给你背拳谱,他会把自己练功的经历和拳谱上理论的东西结合起来,给你一个实实在在,能操作的东西。
比如:“沉肩坠肘”,这是每本拳谱上都有的基本要求。
但如何做,才算是达标,自己怎样才能检查自己的外形,是否达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