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动又不同于跑步、跳绳等体育运动,那是剧烈运动,一般只适合年轻人。
对于那些素体虚弱,津乏气短的人来说,剧烈的运动会增加内耗,伤津动气,不增其益,反受其累。
尤其是那些身患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疾病,以及隐匿性疾病的人,剧烈型运动更是要不得的。
因此,有养生经验的老人经常说:大动不如小动。
其实,小动不如微动,站桩的动是一种微动,确切地说,是一种蠕动。
我们可以把意念集中在尾椎骨尖上,慢慢地用尾椎骨尖画小圆圈,以此带动身体的微动。
此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十个手指的指尖有微微发麻的感觉,随着身体的微动。
这种感觉从手指传向手臂。腿部、背部也会有相应的感觉。
身体这样轻微晃动着,感觉自己就像站在温泉里,像海藻一样,随着迂缓的水流飘飘荡荡,荡荡悠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晃晃悠悠中身体四肢得到怡养,全身血液也像安静的溪流,周流而不息。
简简单单的站桩,就这样养身和养心完美地结合起来。
多年的站桩经验使我体会到,站桩是静中有大动。
看似静静站着,只有轻微晃动,实则全身的奇穴都在动,这是真正的动,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动。
站桩又是不静而真静,虽则不能全无杂念,但却能心生欢喜,精神愉悦。
我们普通的人,对于练功充其量也只有皮毛的功夫,在没有掌握内在的技术和要领之前,形和意都是必须的。
形者养身,意者养心,养心在静,养身在动。
古人讲“性命双修”,实际上就是我们现代的“身心锻炼”,通过性命双修,方可益寿延年。
站桩就是要强你的身,收你的心。
实际上,通过站桩养生,已经有很多人在实践了,只不过目前练桩的人多集中在社会上层——
这也是我倡导站桩的重要原因,希望能够把她推广开来,让所有的人都获益无穷。
感悟。养生在动,不宜静;安心在喜,不唯虚。
动非浮躁妄动,喜非刺激狂喜,能够做到这两点,我们就是养生的高人了。
形意拳桩功的“运动效率”学过物理的都知道,机械在做功的时候存在一个“机械效率”。
比如一台拖拉机,发动后,声音特别大,发热特别多,它真正用于行驶和运载的能量比例就小,机械效率就低;
而一辆轿车呢,发动后,声音小,发热低,它的机械效率就高。
所以,越是高级轿车,越能用最少的油跑最多的路,就是机械效率高的缘故。
人的运动也存在一个“运动效率”。
运动的目的,在于调畅气血,只有气血畅通了,才能身强体壮。
一般的体育运动,比如跑步、跳绳之类的,在调畅气血的同时,一定会让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最后汗流浃背,这就好比一台拖拉机在行驶的同时噪音震耳、大量发热,效率是不高的。
形意拳的桩功站几分钟后,两个肩胛会发热、发沉,手心、脚心也会发热,继而全身气血都在涌动。
可见其运动量是很大的,这是静中之大动,肢体的运动缩减到最小,而气血的运动达到最充分。
这一定不会引起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这样,就等于把调畅气血之外的那些不必要的因素剔除掉了。
好比一辆高级轿车,发动机没有声音,也丝毫不发热,机械效率近乎百分之百。
这样的轿车目前世界上是没有的,但通过站桩养生,我们的健康快车就能有这么好的性能。
中医对于养生有一个口诀:“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就是说要想身体好,要用艾条灸足三里,灸出疮来,让这个穴位一直处于一种化脓状态。
这个方法在中国秦汉时期用得比较多,后来慢慢就没有人用了,因为它有一定的痛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