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国历代名人大全百度百科 > 第18章 周星驰(第1页)

第18章 周星驰(第1页)

周星驰:华语影坛的无厘头传奇

一、早年经历:贫寒中孕育的电影梦想

1.家庭背景与童年时光

周星驰于1962年出生在香港九龙的一个贫寒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共四人。在他年幼时,父母便离异,家庭的破碎让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童年的他,在狭窄拥挤的环境中成长,物质的匮乏如影随形。但即便生活困苦,电影成了他灰暗童年里的一抹亮色。

那时功夫武打电影盛行,李小龙的影片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周星驰的世界。李小龙在银幕上的潇洒英姿、凌厉拳脚,让他深深着迷。李小龙成了他从小到大的第一偶像,电影里的热血与激情,在他心中种下了电影梦想的种子。他常常幻想自己也能像偶像一样,在光影世界里绽放光芒。家庭的困境没有磨灭他的希望,反而让他在电影的幻想中找到了慰藉与力量,为他日后踏上演艺之路埋下了伏笔。

2.求学与初涉社会

中学时代的周星驰,学业表现平平,但对表演的热爱却与日俱增。学校的文艺活动中,常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他尽情挥洒着对表演的热情。

毕业后,为了生计,他踏入社会,成为丽的电视的特约演员,然而这并未让他正式入行。1982年,他拉上好友梁朝伟一同报考无线电视艺员11期训练班。当时的梁朝伟对演戏兴趣缺缺,结果却被顺利录取,而周星驰只能进入训练班的夜间部。此后,他开启了漫长的跑龙套生涯,这一跑就是差不多十年。像《射雕英雄传》里的宋兵乙和梅超风的练功靶子等小角色,都有他的身影。在这段日子里,他与梁朝伟相互鼓励,共同成长,这份友谊也成为他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尽管跑龙套的生活艰辛且看不到未来,但他从未放弃对表演的执着追求。

3.演艺之路的萌芽

周星驰报考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的过程充满波折。第一次甄选考试,他惨遭淘汰,梦想的大门似乎对他紧紧关闭。但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几经周折,终于进入了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第十一期的夜训班。在训练班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演技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

1983年正式毕业后,他被安排到儿童节目《430航天飞机》担任主持人。这份工作看似与他的演员梦想有差距,但他依然认真对待,努力展现自己的才华。然而,更多时候,他只能在许多TVB的电视连续剧里出任临时演员,在一个个小角色中默默积累经验。

他曾在《射雕英雄传》中扮演宋兵甲,虽然只有短暂的镜头,但他也全力以赴。还有在一些剧集中充当背景板,或是饰演无足轻重的小配角。这些龙套经历虽然辛苦,却磨炼了他的演技,让他更加了解表演的各个环节。

直到1987年,他才有机会在《生命之旅》《斗气一族》等寥寥几部剧集里担任配角。这些机会让他逐渐崭露头角,也为他后来的演艺生涯转折奠定了基础。尽管早期的演艺之路充满坎坷,但他始终怀揣着对表演的热爱,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二、演艺生涯:从龙套到“喜剧之王”的逆袭

1.早期积累:龙套岁月的沉淀

在早期演艺生涯中,周星驰经历了漫长的龙套岁月。在TVB的众多电视剧里,他饰演过形形色色的小角色。比如在经典剧集《射雕英雄传》中,他扮演宋兵甲,在镜头前匆匆而过,台词寥寥无几。还有一次,他成了梅超风的练功靶子,只能默默承受“攻击”,毫无表现机会。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色,却是他演艺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

除了这些短暂的龙套角色,他还在电视台担任过其他工作。他曾主持儿童节目《430航天飞机》,尽管工作内容与演员主业有所不同,但他依然用心投入,展现出自己的亲和力和表演天赋。

1988年,是周星驰演艺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电影监制李修贤赏识他的才华,让他出演电影《霹雳先锋》。在这部影片中,他饰演一个浪荡江湖的小弟,凭借出色的表演,他勇夺第二十五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这个奖项让他开始受到关注,也让无线电视对他另眼相看。此后,他在电视剧《盖世豪侠》中正式担纲主角,初露无厘头风格,其口头禅“坐低,饮啖茶,食个包”成为当时的流行语。这段龙套岁月的沉淀,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逐渐走向大众视野,为他日后成为“喜剧之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无厘头风格确立:票房神话的缔造

1990年,导演刘镇伟趁着《赌神》引领的赌片风潮,邀周星驰和吴孟达搭档演出《赌圣》。这部影片将无厘头风格融入其中,周星驰饰演的阿星拥有特异功能,在赌桌上大显身手。他的表演夸张搞笑,各种荒诞的情节和对白层出不穷,如阿星用特异功能控制骰子等场景,让观众捧腹大笑。该片票房出乎意料地高达41,326,156港元,首破香港票房纪录,也让无厘头喜剧风格开始被大众熟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紧接着,《逃学威龙》系列电影上映。周星驰在片中饰演卧底警察周星星,他以学生身份混入学校调查案件。在学校里,他闹出了一系列笑话,将严肃的警匪题材与搞笑的校园情节相结合。他的动作、表情和语言都充满了无厘头的元素,比如模仿老师讲课的滑稽模样,与同学之间的搞笑互动等,进一步巩固了无厘头喜剧风格在观众心中的地位。

1993年上映的《唐伯虎点秋香》更是无厘头喜剧的经典之作。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才华横溢却又玩世不恭,为了追求秋香,他不惜卖身为奴进入华府。影片中,他与华太师的对对联、与武状元的激烈打斗等情节,都充满了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对白。尤其是他用含笑半步颠和一日丧命散比拼毒药的桥段,让人忍俊不禁。这部电影不仅在香港取得了高票房,还在内地广泛传播,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

而《大话西游》系列则将无厘头风格推向了新的高度。影片以《西游记》为蓝本,却对经典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周星驰饰演的至尊宝,在爱情与责任之间挣扎。他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不仅搞笑,还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这部电影在当时票房表现不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和艺术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成为了华语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共同确立了周星驰无厘头喜剧风格的地位,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也让他成为了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

3.导演转型:创作才华的展现

随着演艺事业的发展,周星驰开始向导演领域转型,展现出卓越的创作才华。1994年的《国产凌凌漆》是他转型的重要作品,他初次列名导演之一。这部影片将特工题材与无厘头风格巧妙融合,创造出独特的喜剧效果。

在《国产凌凌漆》中,周星驰饰演的凌凌漆表面是一个杀猪匠,实则是高级特工。影片中充满了荒诞的情节和黑色幽默,如凌凌漆用杀猪刀作为武器,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这种反差极大的设定让人忍俊不禁。同时,影片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讽刺,如对特工行业的虚假和腐败进行了揭露。这部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也为周星驰的导演生涯奠定了基础。

1999年的《喜剧之王》则是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又一经典之作。影片以一个跑龙套演员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展现了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虽然生活困苦,但始终怀揣着成为演员的梦想。他在片场不断努力,却屡屡受挫,但他从未放弃。影片中,尹天仇对着大海喊出“努力!奋斗!”的场景,成为了经典的励志画面。

《喜剧之王》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搞笑的情节,更在于它对小人物的关注和对梦想的尊重。它让观众看到了普通人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艰辛和坚持,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这部电影也标志着周星驰的导演风格更加成熟,他开始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和思考。

在转型过程中,周星驰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需要他具备更多的创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但他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不断探索和尝试,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转型,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导演。

4.国际认可与巅峰:全球影响力的彰显

2001年,周星驰首次独立执导的《少林足球》上映,标志着他的电影事业迈向国际舞台。这部影片将少林功夫与足球运动奇妙结合,独特的创意和精彩的呈现令人眼前一亮。在香港,其票房高达60,739,847港元,再度大破香港华语片纪录。不仅如此,《少林足球》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也大受欢迎,成为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它是周星驰首部在美国上映的电影,吸引了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之合作,这无疑是对其电影才华的高度认可。2002年,周星驰凭借《少林足球》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大奖,实现了演艺事业的重大突破。

2004年,《功夫》横空出世,再次震惊全球影坛。影片中,周星驰将独特的喜剧语言与精彩绝伦的武术美学完美融合。夸张的动作、搞笑的情节与激烈的打斗场面相得益彰,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武侠世界的魅力。《功夫》在香港票房收入61,278,697港元,再度打破《少林足球》所创下的香港华语片票房纪录。在国际上,它入围了第六十三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周星驰也凭借此片获得第四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片等殊荣。

《少林足球》和《功夫》的成功,不仅在于票房的大卖和奖项的获得,更在于它们实现了独特喜剧语言与武术美学的文化输出。让全球观众领略到了华语电影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周星驰也凭借这两部作品,在国际影坛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影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5.后期创作与突破:电影工业化的推动

在电影生涯后期,周星驰的作品对华语电影工业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3年上映的《西游·降魔篇》,在特效制作和叙事节奏上展现出了工业化的水准。影片中对妖怪形象的塑造,运用了大量先进的特效技术,使其更加逼真和震撼。在叙事方面,紧凑的节奏和宏大的世界观构建,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该片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华语电影的特效制作和叙事模式提供了借鉴。

2016年的《美人鱼》更是将电影工业化发挥到了极致。从前期的剧本创作、拍摄计划,到后期的特效制作、宣传发行,都体现了高度的工业化流程。影片中海洋世界的呈现,运用了先进的特效技术,打造出了一个奇幻绚丽的海底世界。同时,电影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了平衡,以环保为主题,引发了观众的共鸣。《美人鱼》最终创造了当时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证明了工业化制作模式的可行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