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国历代名人选录 > 第3章 李保田(第1页)

第3章 李保田(第1页)

李保田:戏骨人生的沉浮与坚守

一、李保田的早年岁月

1.童年成长与梦想萌芽

1946年11月28日,李保田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一个看似优渥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干部,母亲是财务科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家庭条件足以让他衣食无忧,也被众人视为“官二代”。

在那个时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社会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却又物资相对匮乏的状态。教育资源有限,人们的娱乐活动也相对单一,戏剧成为了许多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保田的童年与其他孩子不同,别的孩子专注于学习,他却对戏剧着了魔。学校的课堂对他缺乏吸引力,他的心总是飞向那充满魅力的戏院。戏院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的目光和心灵。在那里,他看到了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感受到了戏剧独特的魅力。那些生动的故事、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情感,让他深深陶醉其中。

他常常逃课去戏院,沉浸在戏剧的世界里。他仔细观察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试图模仿他们的表演。回到家后,他也会兴致勃勃地给家人表演自己在戏院里看到的片段,虽然表演还很稚嫩,但却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家庭的期望与他的兴趣产生了巨大的冲突。父母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将来走上仕途,有一个稳定的未来。然而,李保田对戏剧的热爱已经无法自拔,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的梦想之路。

当时的社会,演艺行业并不像现在这样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很多人认为演戏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没有前途和保障。但李保田并没有被这些外界的声音所影响,他坚信自己对戏剧的热爱是正确的选择。

童年的这些经历,让李保田早早地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在戏剧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价值,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面临着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偏见,他依然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这份执着和勇气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

2.少年闯荡剧团生涯

14岁那年,李保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家出走加入剧团。这个决定如同一场冒险,将他带入了一个充满挑战和艰辛的世界。

剧团的生活远没有他想象中的美好。当时剧团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穷得叮当响,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每个月发放的30斤口粮,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李保田来说,根本不够吃。他就像一个“吃货”,15天就把口粮消耗殆尽,剩下的半个月只能靠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

饥饿成了他生活中最常面对的敌人。有一次,他饿得身体都浮肿了,整个人虚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眼看就要被饥饿夺去生命。幸运的是,一位好心人给了他两斤豆子,这两斤豆子就像救命稻草,让他从鬼门关前捡回了一条命。在那些饥饿难耐的日子里,他和其他团员甚至玩起了“躺尸”大法,躺在草地上装死,希望能得到好心人的救济。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心酸和无奈。

除了饥饿,疾病也时常困扰着他。1963年,他不幸染上了伤寒,病情十分严重,差点就丢了性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他,第二年,他的父亲就撒手人寰,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他的肩上。

剧团的环境也十分艰苦。排练场地简陋,设备陈旧,但这些都没有磨灭李保田对表演的热爱。他每天都会早起半小时练功,晚上还会熬夜苦练,拼命想要在这个圈子里站稳脚跟。他深知,只有不断地努力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表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剧团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虽然生活困苦,但都对表演充满了热情。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起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时光。这些朋友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在表演上也给予他很多启发和建议。

尽管生活充满了磨难,但李保田对表演的热爱却丝毫未减。他把每一次排练都当作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他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表演技巧,努力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生动、真实。他的努力和坚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为他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段少年闯荡剧团的经历,就像一场残酷的洗礼,让李保田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但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和追求。他在苦难中不断成长,逐渐成为了一个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

3.家庭矛盾与内心伤痛

李保田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与父母的期望产生了巨大的鸿沟,由此引发了激烈的家庭矛盾。在父母眼中,演艺并非正经职业,他们希望李保田能走仕途,拥有稳定且体面的生活。然而,李保田对戏剧的痴迷已深入骨髓,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投身其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年少的他性格倔强,为了追求自己的演艺梦想,14岁便离家出走加入剧团。这一行为让父母又气又急,父亲对他的选择极为不理解,认为他是在自毁前程。父子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紧张而冷漠,李保田也赌气4年不回家,更不与父母联系。

在剧团艰难的日子里,李保田虽然承受着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但对演艺的热爱支撑着他坚持下来。可家庭的矛盾却像一根刺,始终扎在他的心里。他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却始终未能如愿。这种内心的伤痛,让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倍感孤独。

后来,李保田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进修班。这对于一个只有小学文凭的人来说,是何等的不易。然而,生活的压力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晕倒在教室。学校联系到他的父母时,父亲正病重,但倔强的李保田因多年不回家,不了解父亲的情况,坚持不肯去见父亲一面。直到父亲到医院看他,那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面,也成了李保田一生都无法释怀的遗憾。

父亲的离世,让李保田内心的伤痛达到了顶点。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中,后悔自己当初的倔强,后悔没有在父亲最后的时光里陪伴他。这种痛苦的经历,让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内敛和谨慎。他开始小心翼翼地对待生活,不敢轻易放纵自己的快乐,害怕幸福转瞬即逝。

在演艺追求上,这些经历也让他更加坚定和执着。他深知生活的不易,所以对待每一个角色都格外认真,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融入到表演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传达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他的表演风格也因此更加真实、深刻,能够打动人心。家庭的矛盾和内心的伤痛,虽然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也成为了他演艺生涯中的宝贵财富,让他的表演更具内涵和感染力。

二、求学之路与演艺起步

1.考入中戏的艰辛努力

1978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进修班恢复招生,这对于在剧团摸爬滚打多年的李保田来说,无疑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他深知,只有进入更专业的院校深造,才能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远。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困难也如同一座大山。

李保田仅有小学文凭,文化基础十分薄弱。而报考中戏,不仅需要扎实的表演功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面对这个巨大的挑战,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为了弥补文化知识的不足,李保田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恶补”之旅。他采用了最笨却最有效的方法——背书、背字典。每天,他都会早早起床,在昏暗的灯光下,捧着书本和字典,一遍又一遍地诵读、记忆。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在他眼中却如同珍宝,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考点。

白天,他在剧团里忙碌地排练、演出,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立刻拿起书本学习。夜晚,当别人都进入梦乡时,他还在挑灯夜读,灯光下的他,身影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他的生活变得单调而枯燥,除了表演就是学习,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备考的过程中,困难和挫折如影随形。有时候,一个知识点他反复背诵了几十遍,还是记不住,这让他感到无比沮丧和焦虑。但他没有被这些情绪打倒,而是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还有的时候,他因为过度劳累而生病,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学习。他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坐在书桌前,与那些枯燥的文字作斗争。他知道,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在向梦想靠近一步。

除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他还要兼顾表演技能的提升。他不断地琢磨表演技巧,向剧团里的前辈请教,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从中汲取灵感。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每一次的排练和演出,他都当作是一次考试,全力以赴。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李保田终于迎来了考试的那一天。他怀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走进考场,用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向考官们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最终,他成功地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进修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