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国历代名人选录 > 第4章 赵高(第2页)

第4章 赵高(第2页)

赵高在朝廷中肆意妄为,他的亲信遍布各个重要部门。他通过操纵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同时,他还对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民怨沸腾。在赵高的统治下,秦朝的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5.指鹿为马的闹剧与影响

随着赵高在朝廷中的权势日益膨胀,他的野心也愈发难以遏制。为了进一步试探朝廷大臣对自己的忠诚度,同时也是为了彻底掌控朝政,赵高精心策划了一场荒诞至极的闹剧——指鹿为马。

一日,在庄严的朝堂之上,赵高命人牵来一头鹿。他满脸堆笑地走到秦二世胡亥面前,说道:“陛下,臣今日特意为您献上一匹良马。”胡亥定睛一看,不禁大笑起来,说道:“丞相怕是看错了吧,这分明是一头鹿,何来马之说?”赵高却不慌不忙,语气坚定地回应道:“陛下,这确实是一匹马,不信您可以问问诸位大臣。”

胡亥心中疑惑,便环顾朝堂,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都明白赵高此举的用意。一时间,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默。过了片刻,一些平日里阿谀奉承赵高的大臣,为了讨好他,纷纷附和道:“陛下,这就是一匹马,丞相所言极是。”而那些正直的大臣,则坚持说出了事实:“这明明是鹿,并非马。”还有一部分大臣,害怕得罪赵高,选择了沉默不语。

胡亥被眼前的场景弄得一头雾水,他揉了揉眼睛,再次仔细端详那头鹿,却始终无法将其与马联系起来。最终,他以为自己是中了邪,精神出现了问题,便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

赵高通过这场闹剧,清楚地了解到了大臣们对自己的态度。事后,他对那些敢于说出真相、不与他同流合污的大臣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这些大臣有的被罢官免职,有的被投入监狱,甚至惨遭杀害。而那些附和他、承认鹿是马的大臣,则得到了他的提拔和重用。

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十分明确。其一,是为了威慑朝廷大臣。他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让大臣们知道他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可以颠倒黑白的地步,从而迫使他们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不敢有丝毫的反抗。其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通过这场闹剧,他能够清除朝廷中的异己势力,将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大臣铲除,让朝廷中只剩下自己的亲信和支持者,从而实现对朝政的完全掌控。

这一事件对秦朝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朝廷内部的正直之士被大量清除,使得朝廷中充斥着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徒。这些人只知道迎合赵高的心意,而不顾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死活。朝廷的决策变得越来越荒谬和短视,政治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同时,指鹿为马事件也让百姓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人们看到朝廷如此黑白不分、是非颠倒,对秦朝的统治感到绝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反抗情绪。

指鹿为马这一闹剧,成为了秦朝走向灭亡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暴露了赵高的专权和残暴,也反映了秦朝政治的黑暗和腐朽。在这场闹剧之后,秦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灭亡的命运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6.导致乱世与杀害二世

赵高的一系列倒行逆施,将秦朝一步步推向了乱世的深渊。他篡改遗诏、诛杀宗室大臣、指鹿为马等行为,严重破坏了朝廷的正常秩序,使得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官员们人人自危,不再以国家社稷为重,而是纷纷为了自保或迎合赵高而不择手段。

在赵高的操纵下,秦朝的法律变得更加严苛,百姓们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和劳役负担。大量的劳动力被征调去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农田荒芜,民不聊生。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秦朝的统治充满了怨恨和不满。这种情况下,各地的起义如星火燎原般迅速蔓延开来。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反秦的烽火。随后,各地的起义军纷纷响应,其中以刘邦和项羽领导的起义军最为强大。起义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秦朝的军队在起义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然而,赵高却对这些情况视而不见,或者故意隐瞒不报,继续在朝廷中作威作福。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下了武关,逼近咸阳。此时,秦朝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胡亥也终于得知了起义军的消息。他惊恐万分,急忙召见赵高,质问他为何隐瞒实情。赵高见事情败露,心中十分恐慌。他担心胡亥会怪罪于他,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

赵高与其女婿阎乐、弟弟赵成密谋,决定发动政变,逼令胡亥自杀。他们让阎乐率领一千多名士兵伪装成起义军,攻入望夷宫。阎乐冲进宫中,见人就杀,一路杀到胡亥的住处。胡亥惊恐地躲在室内,质问阎乐为何如此。阎乐毫不客气地说:“你骄奢淫逸,诛杀无辜,天下人都已背叛你,你还是自行了断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亥此时才如梦初醒,他对阎乐说:“我想见见丞相。”阎乐拒绝了他的请求。胡亥又说:“我愿意让出皇位,做一个郡王。”阎乐依然不答应。胡亥接着说:“那我做一个万户侯也行。”阎乐还是不同意。最后,胡亥绝望地说:“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做普通百姓。”阎乐不耐烦地说:“我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诛杀你,你说再多也没用。”

胡亥见求生无望,最终无奈地选择了自杀。曾经不可一世的秦二世,就这样在赵高的阴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赵高在逼死胡亥后,企图进一步篡夺皇位,但他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秦朝也在他的折腾下走向了灭亡的边缘。

7.不得善终的结局

逼死秦二世胡亥后,赵高自以为大权在握,野心极度膨胀,妄图登上皇位。他召集朝中大臣,试图宣布自己称帝。然而,大臣们皆沉默不语,朝堂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没有一人响应他的称帝之举。赵高这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权倾朝野,但在众人心中,他终究只是个宦官,难以得到正统的认可,篡位自立的计划就此破产。

无奈之下,赵高只好另立子婴为秦王。他盘算着,子婴性格懦弱,容易掌控,可成为自己手中新的傀儡,继续在幕后操纵朝政。赵高派人去请子婴前来登基,子婴却早已洞悉赵高的阴谋。他深知赵高心狠手辣、野心勃勃,若不除掉赵高,自己迟早会落得和胡亥一样的下场。

于是,子婴与两个儿子及心腹宦官韩谈商议对策,决定设计诛杀赵高。子婴借口生病,迟迟不去登基。赵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婴都不为所动。赵高心中生疑,亲自前往子婴府邸查看。当赵高进入府邸后,子婴早已埋伏好的士兵一拥而上。毫无防备的赵高瞬间被制服,还没来得及反抗,就被乱刀砍死。

子婴除掉赵高后,为了以绝后患,下令诛夷赵高的三族。曾经不可一世、权倾朝野的赵高,就这样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他的家族也因他的恶行而遭受灭顶之灾。赵高的死,虽然暂时为秦朝除去了一大祸害,但此时的秦朝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很快便走向了灭亡。

二、赵高的个人作品

1.《爰历篇》的创作背景

秦朝统一六国前,各国文字差异极大,这给政令传达、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带来了诸多不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统一措施,统一文字便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战国时期,各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不同的文字体系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统一管理和发展。秦始皇深知文字统一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于是下令进行文字改革,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规范全国文字。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赵高凭借其对文字的精通和在朝廷中的地位,参与到了文字改革的工作中。他创作《爰历篇》,目的在于为秦朝统一文字提供标准范本。《爰历篇》取史籀大篆,对其进行简化和规范,使之更易于书写和推广。赵高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助力秦朝实现文字的统一,进而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统治力。

2.《爰历篇》的内容与影响

《爰历篇》作为秦朝文字改革的重要成果,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它是法定标准字书,也是童蒙识字学习教本,在秦代文字规范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内容上看,《爰历篇》以史籀大篆为基础,对文字进行了颇省改。它选取了常用的文字,对其笔画、结构进行简化和规范,使文字更加整齐、统一。这种简化和规范,既便于书写,也有利于文字的传播和使用。同时,《爰历篇》还注重文字的实用性,收录了与日常生活、政治、经济等方面相关的词汇,让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实际应用所需的文字。

作为法定标准字书,《爰历篇》为秦朝的文字统一提供了权威依据。秦朝政府规定,全国上下都要以《爰历篇》为标准来书写文字,这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文字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童蒙识字学习方面,《爰历篇》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方式编排文字,便于儿童学习和记忆。通过学习《爰历篇》,儿童能够快速掌握基本的文字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爰历篇》的推广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爰历篇》对秦代文字改革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文字的简化和规范化,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共享文化成果。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为秦朝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尽管《爰历篇》随着秦朝的灭亡而逐渐失传,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