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国历代名人录 > 第4章 刘备(第1页)

第4章 刘备(第1页)

刘备:从草根到帝王的传奇人生

一、刘备的生平概述

1.早年经历

刘备,字玄德,出生于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然而,到了刘备这一代,家族早已衰败,家境贫寒。他的父亲刘弘早亡,年少的刘备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尽管生活困苦,但刘备的成长环境却蕴含着一丝不平凡的气息。他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棵高达五丈余的桑树,远远望去好似车盖一般,来往之人皆认为此树非凡,预示着这户人家将出贵人。

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耍时,曾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这番话展现出他年少时便有着远大的志向。他的叔父刘子敬听闻后,赶忙告诫他不要乱说话,以免招来灭门之祸。

十五岁时,在母亲的安排下,刘备外出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同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将他和自己的儿子同等对待,还认为刘备并非平常人。在求学过程中,刘备与公孙瓒结为好友,因公孙瓒年长,刘备便将其视作兄长。

不过,刘备并不十分喜爱读书,他对狗马、音乐和华美的服饰更感兴趣。他身长七尺五寸,两手下垂能及膝盖,甚至能看见自己的耳朵。平日里,他不爱多言,却善于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这种沉稳的性格使他在与人交往中颇具魅力,吸引了许多豪杰主动依附。当时,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在涿郡贩马时见到刘备,被他独特的气质所打动,慷慨地给予资助。这笔资金让刘备得以集结起一批人马,为他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初步基础。

尽管出身贫寒,但刘备在早年的经历中,凭借着自身的特质和机遇,逐渐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他的远大志向也在悄然生根发芽,等待着在乱世中绽放光芒。

2.创业初期

·结识关张,桃园结义:在得到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后,刘备开始招募乡勇。就在此时,他结识了关羽和张飞。关羽本是河东解良人,因打抱不平而逃亡江湖;张飞则是涿郡本地人,以卖酒屠猪为业。三人志趣相投,都怀有匡扶汉室的抱负,于是在桃园中结为兄弟,发誓同生共死,从此开启了他们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

·镇压黄巾,初露锋芒: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刘备率领关羽、张飞等人加入了镇压起义的队伍。在战斗中,刘备作战英勇,屡立战功。他先后参与了多场与黄巾军的战斗,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勇猛的战斗,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战后,刘备因军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

·怒鞭督邮,弃官逃亡:然而,刘备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不久后,朝廷有令,要淘汰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郡督邮前来遣散刘备,刘备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却遭到拒绝。愤怒之下,刘备将督邮捆绑起来鞭打两百下,然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此后,刘备又先后任下密县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职,但都未能长久。

·救援孔融,声名渐起:初平二年(191年),黄巾余党管亥率众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军围困,情势危急。孔融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刘备惊讶地说:“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刘备!”他立即派三千精兵随太史慈前往救援。黄巾军闻知援军至,纷纷四散而逃,孔融得以解围。此次救援行动让刘备的声名在诸侯中逐渐传开。

·入主徐州,几经波折: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与刘备一起前往救援,陶谦见刘备为人仁义,便给刘备增丹杨兵四千,刘备于是归属陶谦。同年,陶谦病重,临终前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谦死后,麋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刘备,刘备起初不敢接受,但在陈登、孔融等人的劝说下,最终领徐州牧。然而,此后徐州局势复杂,刘备先后与吕布、袁术等势力争斗,几经波折,最终失去了徐州。

·依附诸侯,积蓄力量:失去徐州后,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在依附曹操时,曹操以礼相待,甚至在公开场合与他平起平坐,但刘备深知曹操猜忌多疑,不久便寻机离开。在依附袁绍期间,刘备为袁绍效力,同时也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后来,刘备又前往荆州依附刘表,刘表起初对他以礼相待,让他屯驻新野。在荆州的这段时间里,刘备广纳贤才,积蓄力量,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立足荆州

刘备在经历了徐州的波折后,于荆州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他来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起初对他颇为礼遇,让他屯驻新野。在新野,刘备一方面休养生息,安抚百姓,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他积极广纳贤才,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刘备听闻了诸葛亮的大名。诸葛亮,字孔明,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了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不惜放下身段,亲自前往隆中拜访。第一次前往,诸葛亮外出未归,刘备无功而返。但他并未气馁,不久后再次前往,却依旧未能见到诸葛亮。然而,刘备求贤若渴的决心并未动摇,他第三次来到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隆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对”。他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建议刘备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刘备听后,茅塞顿开,对诸葛亮的才华钦佩不已,诚恳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出山相助,从此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势力逐渐壮大。然而,荆州的局势却日益复杂。刘表年事已高,且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为了争夺继承权明争暗斗。刘琦因得不到刘表的宠爱,又受到后母蔡氏和蔡瑁等人的排挤,处境十分危险。他多次向刘备和诸葛亮求助,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让他请求前往江夏镇守,从而避开了荆州内部的纷争。

此时,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刘表病逝,刘琮在蔡氏等人的劝说下,不战而降,将荆州拱手让给了曹操。刘备得知消息后,率领军民向江陵撤退。曹操担心刘备占据江陵,于是率领轻骑日夜兼程追赶。在当阳长坂坡,刘备的军队被曹操的追兵击败,他只得率领少数人马逃脱。

在这危急时刻,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智慧,成功地说服了孙权。孙权决定与刘备结盟,派周瑜、程普率领水军与刘备的军队会合。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的大军在赤壁相遇。曹操的军队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为了解决士兵晕船的问题,曹操下令将战船用铁链首尾相连。周瑜的部下黄盖建议采用火攻的方法,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黄盖率领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战船,假装投降,趁着东南风驶向曹操的战船。当接近曹军战船时,黄盖下令点火,火势迅速蔓延,曹军战船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孙刘联军趁机出击,大败曹操的军队。

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立足荆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战后,刘备趁机占领了荆州的江南四郡,即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他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同时,刘备还迎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进一步巩固了与东吴的联盟。

在荆州的这段时间里,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还在政治和经济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他推行仁政,减轻百姓的负担,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同时,他积极发展农业和商业,使荆州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通过这些举措,刘备逐渐在荆州站稳了脚跟,为他日后夺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入主益州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部分地区,然而荆州历经战乱,经济受损,且处于多方势力的夹击之下,发展空间受限。此时,益州成为刘备集团战略规划中的重要目标。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若能占据此地,将为刘备实现“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提供坚实的基础。

(1)刘璋邀刘备入川

益州牧刘璋听闻曹操欲进攻汉中张鲁,担心曹操得汉中后顺势进攻益州,心中惶恐不安。别驾张松趁机劝说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协助抵御曹操。刘璋采纳了张松的建议,派法正前往荆州邀请刘备。法正见到刘备后,私下向他献计,认为益州可取。刘备遂留下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自己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将领率领数万大军入川。

(2)矛盾激化与战争爆发

刘备入川后,刘璋亲自到涪城迎接,双方会面甚欢,刘璋给刘备增兵,让他去攻打张鲁。然而,刘备到达葭萌关后,并未立即进攻张鲁,而是广施恩德,收买人心。不久后,张松因事情败露被刘璋处死,刘璋与刘备的矛盾彻底激化。刘璋下令各关隘严防刘备,刘备则以刘璋不供应军粮为由,正式与刘璋决裂,战争爆发。

(3)关键节点与战略决策

·占领涪城:刘备首先向涪城进军,在战斗中,黄忠、魏延等将领奋勇作战,击败刘璋的军队,占领涪城。这一胜利为刘备进一步深入益州奠定了基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